分享

大脑不同的区域,受熬夜的影响大不相同 | 科学人

 rehab360 2016-11-29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的问题,我们的身体总是保持诚实。回忆一下熬夜看球或是通宵复习后的早晨,你那种迷迷糊糊脑子不好使的感受,便是不按照身体指令好好休息的代价。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有的人认为是为了保存能量和隐蔽;也有的人认为睡觉起着帮助身体恢复的功能;有理论主张睡眠是为了给新的学习记忆腾出空间,也有理论主张睡眠是为了给脑细胞一个机会排掉积攒了一天的“垃圾”。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科学界众说纷纭,至今也没能给出一个确切通用的解释。

不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也确定了一件事:我们的睡眠受到生物钟和睡眠内稳态这两大机制的调节,生物钟帮助你白天觉醒黑夜入睡,而内稳态则负责维持睡眠和觉醒的平衡——你处在觉醒状态的时间越长,你想要睡觉的需求也会越大。可想而知,长时间的睡眠剥夺并不是什么好事。只是,具体有多坏?近日,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皮埃尔·马凯(Pierre Maquet)和同事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1]——为了搞清楚人们在该睡的时候没有睡觉时,他们大脑到底做了些啥,33名志愿者为科学“牺牲”了自己的睡眠。

该睡的时候不能睡,
你的大脑在想什么?

马凯和他的团队招募了17名男性志愿者和16名女性志愿者,他们的年龄在21岁上下。这些志愿者们自愿接受“惨无人道”的待遇——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他们有连续42个小时是不允许睡觉的!而为了确认究竟哪部分大脑在睡眠剥夺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他们需要接受12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在每次fMRI扫描的过程中,他们还必须接受PVT测试(精神警觉性测试)以确定他们当时的反应能力。

所幸,在完成这项“42小时不给睡觉”大挑战后,他们将能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好梦之后,他们还将回来接受第13次fMRI,用来与睡眠剥夺时的数据进行对比。在实验的全程,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参与者的褪黑素水平,褪黑素浓度的变化反映了他们的生物钟周期。

参与者们在睡眠剥夺实验前会在实验室睡两个晚上,分别用于适应实验室环境和睡眠基线测量,之后他们需要在5勒克斯照度21摄氏度的房间中待上42个小时(42h-CR)——不许睡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经历12次fMRI扫描。而随后,他们能安心休息12个小时,再进行第13次fMRI扫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