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旗袍,难返平常衣巷

 百了无恨 2016-11-30

  随着时尚圈复古风潮的来袭,不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上了旗袍,很多国外的设计师也将旗袍设计列入自己的重要日程。


  然而,旗袍虽在T台和荧幕等场所备受青睐,“大众味”却缺了几分。

  百年旗袍异彩纷呈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得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上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上海的一段歌谣,道尽上海的流行时尚变化多端。


  脱胎于满清旗人之服的海派旗袍,也依葫芦画瓢,“变”得不亦乐乎。

  色泽或素或浓,衣袖或窄或宽,线条或紧或松,衣领或高或低......自上世纪20年代兴起后,一路领跑时尚,在三四十年代风靡南北。

  虽一度因“不爱女装爱红装”而“退隐江湖”,但如今,“变”字诀又让旗袍重返时尚舞台。


  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称,旗袍顽强的生命力使其能流传至今。“这种生命力,源于因时而变,又能变得恰到好处。拉链、胸省、腰省、暗扣、皮毛、化纤等新元素都能被纳入其中,却也不损旗袍气质一分。”


  “变”字诀何以失效

  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章子怡的绣龙旗袍,▼


  Prada米兰时装秀上的一系列旗袍秀,▼


  似乎都暗示着旗袍的强势回归。

  不过与寻常的日韩风、英伦风对比,这股“旗袍风”似乎仅限于正式场合与小圈子内。


  ▲明星们出席活动穿着的旗袍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酷爱旗袍,却一直犹豫不敢买,终于去年下决心买了一件,2年内仅在正式场合穿过3次。“平时穿太扎眼了,不自在。”


  旗袍能变、善变,却为何没能再次走进大街小巷?

  少则2000元的成本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旗袍从布料到配饰、款式,都要从顾客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出个人品味和气度。


  重返江湖的旗袍,走上了定制路线。繁琐而精致的程序,让其成本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范围。



  多样化的穿衣选择也让旗袍即使有心重返也无力回天。旗袍不再是大家唯一选择,面对“怎么舒服怎么来”的生活习惯,旗袍的“正规”让其略为减色。


  不是所有人穿旗袍都有韵味的,有专家说,穿了旗袍,一颦一笑,抬臂走步,皆有章法。要有内秀,现在社会这样的女孩子比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