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一种以自己为核心的活动

 杂货店伙计 2016-11-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话常令人汗颜,也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古语,“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凡事都是积微成著、众少成多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积土,何以致山;不积水,何以成海?因而有时就在计算,自己看过多少书,是否到了学富五车、才贯二酉的地步。说来惭愧,就是算烂了,距离百卷还较远。不过,算上武侠小说,那可不止了。但它们有多大的含金量,还都是少年时走马观花之阅,实在不值一提。看来道仍远,路还长!似如屈原所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是群居式、积累式发展的,不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即便旷古绝今、独步天下的成就,也是以前人的知识文明为基础的。若是没有学识的继承和发扬,我们怕是还在巢居穴处、茹毛饮血的地步呢!而前辈们呕心沥血、劳精苦形所得的经验、技巧、能力、才识等,就是靠口口相传、著书立说而传承下来的。我们无法亲耳聆听古人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也只得在他们的大作中揣摩、推测、联想了。因而,王辟之曰:“开卷有益。”朱熹也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让人赧颜汗下,实在羞愧得紧。我看书,还说什么手不辍卷、心凝形释,直接就是游目驰骋、一扫而过,时常比一目十行、云烟过眼还快呢。更多的时候,瞧见书,就像看见了非常讨厌的人。最好,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要是瓜葛上了,那可把我霉气到了老太太的裹脚布中,香得三月不知肉味!两分钟,翻完了《菜根谭》;两小时,扫过了《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奥赛罗》、《童年》、《贝多芬传》、《老人与海》、《骆驼祥子》、《围城》等。说实话,我压根不想看它们。但不免浅见薄识了,不过,看了就是学识渊博么,真是奇了!即便把它们倒背如流了,也不见得比一个小说书柜强多少!只在于,想领略一下世界名著的风采,看它们是不是如传闻的那么高拔超逸。而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仅晓得文学怕是不够。只好每天腾出一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历经两年,趟过了数理化;又继续了四个月,跨过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至于哲学,只花费了数十个时辰。略知一二不就行了,想知道多少呢?还算是没有虚度光阴,也许学得稀里哗啦,但好在学过了!

 

解决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学识不怎么样,这在现代社会还是比较寒碜的。若要博览群书,使自己广见洽闻。那可以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也可熟读深析、研精覃思;还可浅尝辄止、无所用心。至于哪种方法的实质效果好,那是不一定的。并不是砥砺琢磨就必定比心不在焉的成效大,也非心猿意马就必然比磨穿铁砚的收效强。还是要讲切实的价值和效益,只有获得大于付出,才会良性循环、茁壮成长。如果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而只是秋毫之得、蝇头之益,那还不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呢!假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是徘徊不定、停滞不前,那怕是要审思明辨、探幽入微了!

 

社会是纷繁复杂、森罗万象的,使得其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那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诸如想法、心得、方式、技巧、能力等,也必是五花八门、千态万状的。显然,各种的书籍并非都是纶音佛语、至圣至明的。其必是高低优劣、是非正误的,甚至有些压根就是低陋不堪、腐朽没落的。那对于朽木不雕、粪墙不杇的书刊,即便拿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乃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还有个认识问题,它们实质的含金量如何呢,这才能根据本身的情况决定怎样对待。通常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才可能是好的。

 

让小学生去读鸿篇巨制,那不是拔苗助长之效,就是缘木求鱼之果了。而一个鸿儒硕学,整日读着俗不可耐的玩子,那水准可在每况愈下了。看书,主要是人的思想与书中知识交换作用的过程。如果书的水平太高,那人的思维就相对处于了被动、从属地位,甚至被分解、被破坏。因而,通常的人,对那些深奥、超拔的书籍,基本是排斥性的。实际上,就是在避免被伤害。假若人的水平过高,那书的知识就相对处在了次要、低级的境地。就这种情况,人对书大致是斥力效应的。因为,其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从书中得不到什么价值和效益,这使之就在有意识地避免此种损失!并不是读高水平的书就好,也非读低水平的书就不好。这都是跟个人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的,只有恰如其分,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还有,就是社会引导的问题。天下的书,恒河沙数、多如牛毛。就个体而言,不可能全部认清它们的真面目。其实质的优与劣、利与钝、成与败等,多要靠社会整体性地认知。这其中就有个社会水平的问题,它深刻地关系着诸多人的认识和取向。如果社会水平在根本上相对较低,则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黑白颠倒、美丑不分。也就说,低劣的书都可能被供之庙堂,而高超的或许都被弃若敝屣。

 

像《红楼梦》,线性、机械性的写法,向壁虚构、主观臆造的创作。如林黛玉进贾府这段,应是通过林大小姐的心态、认识、看法等去体现荣国府、宁国府及众人,再由对它们的描述来表现林妹妹的个性、气质及才识等。可她看见三春及王熙凤时,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由这些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小姐像个同性恋。她看同辈女性的眼光,是相对仔细、美好,并有着热切,那她的心理是如何的呢?瞧见贾宝玉之后,作者又是怎样描绘的?林小妹恍若又成了荡妇,那样放肆、把细地观瞧俊男,其是什么心念,那都不言而明了!曹雪芹的水平之差,直接让人呕吐。就是他进贾府,也不会这样吧?他只不过要写一个有着孤高自许、孤芳自赏之气的小姐。却写得非驴非马、神头鬼面,比四不像还猛呢,整个一个孙猴子,七十二变的!曹雪芹若真的会写小说,那天底下就没小说了!像他这般蠢货,种个地、卖个菜都够呛,也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斗鸡走狗、游手好闲了!这种书,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从根本而言,整个一座垃圾山,腐烂变质、臭不可闻!

 

再如唐诗宋词,从实质来讲,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但看一下严羽、周济、王国维等的诗词评论,直接可说是狗屁不通、一派胡言。例严羽《沧浪诗话》所云:'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蛩吟草间耳。’看上去说的言辞精妙、语意神奥。实则,都是形式化、现象化的说法。若透过表象,去看其的本质。则可明确地发现,他压根不懂诗词,只不过在那凭感觉论说罢了。真正的绣花枕头一肚糠,实乃皮相之士、矮人观场。其实,事情都是很明显的。若其真地懂诗词的根本、义理,及方式等,那不说写出高于唐宋诸贤的了,起码也可作出与他们的相差仿佛的作品,但有吗?唐诗宋词,在千载中近乎都是原地踏步、无所进展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懂。如果对其洞若观火、深切著明,能没有切实地提高和发展吗?很多相应方面的学者,都不愿就其著书立说,因为怕丢人。而几乎所有对唐诗宋词的评述之作,都是献丑的!如李商隐的《锦瑟》,就很少有人能看懂。而李白的《忆秦娥》,到底是高、是低,都鲜有人能根本地说出个一二三!

 

社会若不能正确地引导,就必然使许多人的取向是偏差的。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那实际的效果不容乐观,甚至是一塌糊涂的。像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多是灵异、玄幻类的大行其道。而它们多类似于《西游记》的写法,先人为制造神奇的人、事或物,然后逐步地使其腐朽。这是一种低级的艺术手法,叫做化神奇为腐朽。如孙悟空,作者先把他写到了通天彻地、无所不能的地步。而后,就没什么空间和余地,使其更加得神通广大了。那要继续下去,就只能让其走上了衰落的道路。斗不过二郎神,还被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在取经的路上,开始还能降个妖、伏个魔。可到后来,只能到处去求爷爷、告奶奶了。而纵观全书,可以明显地看出,孙猴子其实只是个小毛神。那作者是不是有病,把其写得神乎其神,不是在打自己嘴巴吗?实则,月满则亏、日盈则蚀。不论怎样的人事物,只要写到了满盈的状态,那就只有了一条路,衰退。再者,都是被社会的基本状况所制约、所左右的。若大幅度地超越现实,就成了海市蜃楼的情形。这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再怎么进行下去?只得向实情回落,而这一过程,不是脱裤子放屁吗?当然,这都被水平所根本限定。只有像李白等极少数高手,才真正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其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写得汪洋恣肆、超尘拔俗!

 

从社会诸多的误导就可看出,许多的名家、专家,也不能分辨出各式作品真正得高低优劣。如《楚辞》,是好,是坏?《论语》,是高,是低等等。那些名人,本就该正确指导社会,以此来引导人们,使之有力有效地提高。不然,他们名什么呢?不都成了沽名钓誉、沐猴而冠?而我国的基本状况是,从上而下、由内到外,大致都是平板化的。水平是参差不齐、高低不一的,但实质的差距并不大。因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持一词、莫衷一是。以致纠缠不清、一锅烂粥了!诸如,就一个贪污腐败的问题,吵吵嚷嚷了几十年,非但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其还更为地恶化了!有些人,一再指斥不少节目作品的低俗!那他们,怎么就不弄出一些确实高雅的,来引领社会呢?民众若是低而俗的,那根本地反映出了,社会及其的引导者,在实质上是俗而低的!连《红楼梦》的好坏都分不出,连《阿凡达》的优劣都弄不明,广大的老百姓还能指望什么呢?要想使别人高雅,自己首先要切实地做到。不然,枉己正人、引足救经。

 

其实,不论怎样的书籍,在实质上都有相当的落后性。因为,不管什么样的书,都是一定时代的人,与当时社会作用的一些结果。如果抛开了社会这个基础,那不是胸无点墨、索尽枯肠,而是一穷二白、寸草不生。有的人也许高迈神逸,但仍是被其所处的世道根本地左右和束缚。其不可能绝对地超以物外、脱出三界。就好像,在原始社会生产不出手机,在石器时代制造不出原子弹。都是依靠一定社会的实际水准,去继往开来、去更上层楼的。所谓高手,也只是以社会通常水平为基础,而达到更高水准的人。如哥白尼,若在氏族部落时期,他根本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再如达尔文,若在巢居穴处的年代,那他就是神烂了,也做不出进化论。因为就没有那样的基石、条件和环境,其又怎么达到那种认识、段位和水平?

 

而人类社会基本是不断进展的,不是一成不变,或逐步衰退的。那从社会的这种实质进步性而言,所有的书籍在本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朽性。因为其成书的年代,相对我们这个时代是落后的。显然,在较为低级的社会基础上,不可能创造出高于一切时代的大作。别说个人了,就是无限的宇宙,其也是一定水平的。因其还有着无限的发展历程,而那意味着无穷的高度,它永远也达不到至高。不然,它恒不存在。假设在某一阶段,宇宙达到了最高水平。则它之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完全相同、毫无差别的。只要有不同之点、差异之处,那必有事物不是最高的,从而宇宙在整体上没有到达绝顶的高度。而若所有事物完全相同、毫无差别,则它们绝对重合。只要有不重合所在,那必有不同之点、差异之处。而绝对重合之后,是什么呢,就是绝对的零。若不为零,那肯定没有绝对重合,必定不是至高的。

 

最高的水平与绝对的零,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由于绝对的零就是不存在,所以没有最高的水平。换言之,发展是无限的,高度是无穷的,这也是宇宙的存在性。也就说,若发展是有限的,高度是有穷的,则宇宙恒不存在。那么,若是把一些作品看成是万世不磨、永垂不朽的。那持这种看法的人在实质上是腐朽没落的,因其在根本地否定发展的无限性,宇宙的存在性。没有不可超越的,对无限的发展长河而言,任何的水平、事物等,都是低级、原始的。就好像,一亿级的水准,比上无穷大的高度,是多少呢,不是近乎为零吗?

 

可见,不论怎样的书籍,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其已有着根本的落后性。而对于无限的宇宙及发展,其又几乎是零水平的。如果我们把其奉为圭臬、尊为圣典,那我们无疑是腐落的、退化的。但若认为任何的书籍都是朽木粪土、不值一看,那就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了。人类是继往开来、踵事增华的进展,社会也是除旧布新、新陈代谢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地积累、变化、革新中前进的,并非凭空而成、一蹴而就。再者,并不是现今的书,就一定比古时的高超。其虽然会有时代的先进性,但人与社会的作用有着深浅广狭、高低优劣之别,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有着精粗厚薄、正误是非之差。而且,人类社会由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也非天大的改变。就好像,我们仍被困在地球这个弹丸之地呢,还远没有切实地解脱。所以,也只能说,就根本性和整体性而论,我们的这个社会是相对高级的。但就一部著作而言,其是不一定的。比如,明清两代的诗词,就没有唐宋的高度。

 

因此,还是根本认识的问题。从社会的进步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我们可以断定。就无穷的进展而言,任何书都是腐朽没落的,都是必将灰飞烟灭的。但就一定时代来讲,其的先进性、高级性到底有多少呢?是基本腐朽的,还是大致前进的?其的价值和效益,相对是正的,还是负的?像麦克斯韦方程组、薛定谔方程等,都是应用性的,而非理论性的。因为物质世界实质上不是按它们的方式运转的,否则,物质世界恒不存在。其实,宇宙是无限等级、层次性的。若用方程真实地表示它的运转变化,则此方程必然是无数项的,而这是人类永远做不到的。可以简单地证明出,若宇宙是有限的,或那些方程、公式在本质上是成立的,那物质世界恒为零,也就是不存在。实际上,如果它们是宇宙完全、绝对的真实反映,那它们已经是宇宙了。但它们也只是物质世界微不足道的一点,可见它们的线性、机械性和封闭性有多么深刻了。若从本质来讲,人的意识压根不可能全然、真切地反映物质世界。因为其基本是以脑细胞为基础的,而物质世界是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无限可分的粒子。换言之,人的片面性、孤立性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深广化、一体化地不断发展,才能使它们逐渐弱化。如宇宙蛋、黑洞、磁单极子、离子键等理论的线性、孤立性,都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如果它们不是垃圾,那这世界根本就没有垃圾!

 

有的书,可使人受益匪浅;而有些书,却让人空耗精神,甚至把人引入歧途、导向腐朽。所以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并不一定就是成效大的,其未必在使你日益提高。或许在使你日削月朘、逐步衰落呢!而要比较正确地认知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这显然不是个人之力所能为之,而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社会就一定能明辨是非、高下、好坏么,其时常也是薰莸不分、泥沙俱下的。当然,发展可以使所有书的水平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那也许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人也不过百年的岁月。并且,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日去坐等,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看来,靠社会、靠发展,或者靠名家,都还不是切实之法。因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其相对也是片面的、偏差的,乃至是黑白不分、本末倒置的。因而,从根本来讲,还是要靠自己。这也是实情所使然,我们看书,本就是以自己为核心的一种活动。难道是以别人它物为中心的,那么,主要是谁的思维和行为在运行呢?可是,怎样以自己为主,来进行读书这种活动呢?

 

我们说过,不论怎样的书,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着实质的落后性,而对于无限的发展,其根本就是腐朽的。所以,我们看书的关键之处在于,切实超越书中的内容。若超不过,那你就比它落后、比它腐朽。只有真正超过了,才能证明你比它先进、高级。因此,不管什么书,我们也只有一条路,根本地超越它们。而这才可能是发展性的,否则,必是没落的。试想,若在前人的水平之下,那能是高等的吗?而低等的,可能代表着发展么,其根本上必然是没落性的。可见,要有力有效地提高自己,就是要实在实质地跨越那些书籍的思想、技艺、能力等等的层次范畴。管它天底下有多少书呢,我们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那就是超越!超越,还可能有一线的生路,不然,就必定是死路!就好像,只有发展才可能是生路的,而腐朽没落,从来都是死路一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