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华大史】华大为何选择建在泉州?

 萍小大 2016-11-30

首任校长廖承志题写的校名


华大的创办地备选城市有哪些?

关于华侨大学学校创办地问题,廖承志主任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在这所学校办在哪里的问题上,当时主要有北京、广州和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几种主张。主张北京者,缘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有许多高等院校,聘请教师比较容易;主张广东和福建者,则在于这两省皆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作为专门为华侨创办的学校,建在侨乡理所应当。考虑到广东已有一所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意见后来就集中在北京和福建泉州两地。经过反复的比较,鉴于北京已有许多高校,学校过于集中不好,而福建泉州既是著名侨乡,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广大海外华侨心目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最后决定把学校建在福建泉州。

福建是我国海外华侨最多的省份之一,而泉州又是我国三大著名侨乡之一,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约有670余万人,遍布五大洲,其中绝大部分聚居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泉州人民与海外华侨存在着血肉相连、休戚相关的密切关系。泉州历史悠久,素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是中外闻名的贸易海港,与古代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泉州自唐代以来,便与世界各国有着繁荣的海上贸易,故而享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美誉。泉州地处亚热带,气候与东南亚各国相近,对闽南籍海外华侨青年回国深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气候适宜、便于关照等都是适宜华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利条件。因此,泉州的历史、人文、环境等条件,都适宜设立华侨高等学府,把华侨大学办在泉州,是正确的、合宜的,亦有利于泉州进一步发展。


《创办华侨大学方案(草案)》的诞生


华侨大学创办地确定后,中侨委副主任方方专程来福建,向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一心、候补书记林修德和晋江地委有关领导通报了中央要在泉州创办华侨大学的决定及中侨委关于创办华侨大学的基本设想,并就创办华侨大学有关事宜进行商议。福建省委和晋江地委有关领导对中央的决定表示热烈拥护和全力支持并进行了认真研究,随即由晋江地委拟就《中共晋江地委关于创办泉州华侨大学计划(草案)》,并将草案及有关问题的报告呈报福建省委及中侨委。1960年3月中旬,晋江地委派时任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陈金源和福建省第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赴北京向中侨委请示汇报,并先到福州向省委林一心、林修德同志请示、听取意见。3月16日,他们抵达北京同中侨委二司副司长及有关同志就“计划草案”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初步形成了《创办华侨大学方案(草案)》,写成简报呈送中侨委领导审议。随后,陈金源还先后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参观访问,了解各校专业设置和办学情况,向有关专家征询创办华侨大学的意见。

1960年4月12日,中侨委召开三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和全国侨联在京常委第十四次会议,就《创办华侨大学方案(草案)》进行讨论。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创办华侨大学并对《创办华侨大学(草案)》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为何会选在泉州五里亭?


1960年5月,中侨委副主任方方、庄明理来泉州实地勘察选择校址,与省、地、市有关领导一起先后勘察了泉州北门外清源山麓周边、东海法石乡、丰泽华侨中学及城东五里亭等几处地点,还到著名爱国侨领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所在地看过。在此期间,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书记处书记林一心也曾来泉州进行勘察。经反复比较和多方协调,确定将学校建在泉州城东乡五里亭。因为这里距泉州市区十多里,背靠清源山,面朝大海,风景秀美,地方开阔,对学校今后发展有利:面对大海,可以搞航海;福厦公路横穿此地,规划中的铁路也将经过这里,交通便利;附近有群生和草邦两个水库,学校用水充裕;土石建筑材料多,基建取材方便。回北京后,大家把勘察情况和初步意见向廖承志主任作了详细汇报,最后经廖承志主任同意,确定了学校建校校址。


1960年。泉州城东乡五里亭,华侨大学未开垦的处女地,背靠清源山,面朝大海。1960年11月,建校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全面展开。

(文章截选自《华侨大学50年(1960-2010)》,图片来源:华侨大学档案馆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