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渐华 2016-11-30

阅读提示

菏泽,古称济阴、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东与济宁市相邻,东南与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商丘市相连,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新乡市毗邻,北接河南省濮阳市,面积1.22万平方公里。

菏泽不仅是中国牡丹之都和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史称“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早些年,在整个山东省的发展中菏泽未能跟上步伐。现在的菏泽已经迈出了迎头赶超的步伐,牡丹之都的魅力开始绽放。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菏泽火车站夜景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菏泽市火车站

历史厚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从山东省的地图上看,菏泽地处山东西南;从整个中国地图来看,菏泽位居鲁苏豫皖四省通衢之地,交通位置重要。

一直以来,菏泽被认为是中华祖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菏泽境内现存的多处古城和古村遗址便是明证。

《史记·货殖列传》也有记载:“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朱公即范蠡。由此可见,菏泽的历史积淀之厚重。

自古以来,菏泽的水路、陆路交通均相对较为发达。现今,菏泽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以铁路为例,菏泽境内有京九线154公里、新石线118公里、地方物资专用线43公里等,全市有县级火车站8处,区段货运密度1.2亿吨。客运列车39对,每天经菏泽往返北京的客车13对,从菏泽乘火车可直达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郑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深圳、广州、南昌、杭州、徐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

菏泽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1703.6公里,其中包括6条国道、14条省道及地方公路等。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菏东高速、日兰高速菏泽段、济广高速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亚欧大陆桥也为菏泽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在1994年11月,侯月铁路通车后,便形成东起日照、西至西安的又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菏泽刚好在这条黄金线路上。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条黄金线路与此前开通的东起连云港的另一条大动脉,交会于郑州后一路西行,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欧洲,直达荷兰鹿特丹港,全程1万多公里。

在历史上,菏泽属于富庶之地。但有一段时间,和山东省的其他地市相比,菏泽未能跟上发展步伐。

上世纪90年代末,山东省提出了“突破菏泽”战略。因为当时的菏泽的确处于整个山东省的“发展洼地”。既然山东省提出了“突破菏泽”的战略,菏泽人肯定要抓住。自此之后,菏泽开始了新的赶超。

2012年,菏泽又借力“中原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全力打造“省际交界地区科学发展的高地”。不久之后,山东省又启动了“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菏泽成为西部经济隆起带上的重要一环。

菏泽当地政府人士则认为,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是山东与华北、华东和中西部联结的重要门户,也是向西加强与亚欧大陆桥上各城市群对接、向东南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另外,菏泽位于徐州、济南、郑州三大城市经济群三角中心,在配置生产要素、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菏泽市区风景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菏泽市区风景

科学赶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有发展的区位优势,有政策扶持,菏泽开始了奋力赶超,尤其是“十二五”期间,菏泽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基础突破、扶贫攻坚、和谐创建”四项工程,在科学赶超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去年8月,随着菏泽的又一家本土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意味着菏泽的本土企业已经占据了三个席位。

据菏泽当地政府人士介绍,虽然整个石油企业不景气,但菏泽当地的相关企业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实现了综合效益逆市上扬,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菏泽市。上市企业达25家,5年新增18家,国内上市实现零突破。商贸物流业实现交易额2600亿元,年均增长18.3%。

据菏泽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菏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0亿元,5年累计完成投资4080.9亿元,年均增长19.2%;2015年,菏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到2960家,较2010年增加9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0亿元,是201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位。

据介绍,综合近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在整个山东省的地市中,由于菏泽的基础弱、底子薄,人均收入相对靠后,但排位在逐年提升,整个经济的增长幅度在山东省排名均靠前。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菏泽始终没有改变改善民生的信念,无论是从就业保障到基础教育,还是从公共服务到改善生态环境。

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菏泽创新工作方法,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的办法,实行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水直排口整治等。菏泽当地政府的目标是,不仅让当地民众看得见“宜居城市”“美丽菏泽”的生态蓝图,还要让民众切实感触到。

菏泽当地政府人士表示,未来的发展,菏泽还面临着新挑战和落实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但菏泽人仍会继续奋斗,力争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赶超、后来居上。

菏泽:魅力绽放的牡丹之都

菏泽牡丹,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天下牡丹出菏泽,菏泽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称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牡丹只是用来观赏的,但菏泽的牡丹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研究员刘继国介绍,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牡丹产业的发展,并以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十百千万工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推动机制,牡丹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刘继国称,自2012年牡丹产业化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菏泽市的牡丹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0万亩以上,至目前发展到42万亩。其中,2014年以来,新增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32个,创建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村37个,万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镇2个。菏泽市的牡丹种植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为了推动牡丹产业发展,菏泽对种植基地进行政策扶持。2012年对超过100亩的种植园,每亩财政补贴100元,500亩以上的种植园,每亩补贴300元;2014年,菏泽市对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800元,并且连续补贴3年。

在菏泽牡丹走上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也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投资5亿元,牡丹籽油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成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而在培养龙头企业方面,菏泽市坚持建设一个种植基地成为一个龙头企业的发展理念,对1000亩以上的牡丹种植基地实施重点培育。目前,菏泽市牡丹生产企业达到120家。

龙头企业在增加,效益也逐年提高。以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2015年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分别是2013年、2014年全年的60倍、4倍,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60%。此外,现在菏泽市的牡丹出口企业达到11家,出口额年均增长30%。

牡丹种植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之后,如何走得更远也值得考虑。为此,菏泽市先后和10多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国内首家“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中美牡丹生物科技研究院”“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菏泽牡丹院士工作站”,确定近20项科研课题和项目,牡丹科研机构达到19家。此外,和国内外多家企业实现战略合作,在化妆品、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加强科研开发。当然,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菏泽市拥有牡丹专利30余件,国际领先科研成果10余项,由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牡丹籽油企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成功发布。

如今,菏泽市的牡丹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目前上市的牡丹产品有200多个,全国30个省份大型商超系统均有销售,北京、上海、广州等设有牡丹产品办事机构,牡丹产品进驻全国大型商超系统50多家、大型知名超市700多个,覆盖大中城市60余个。

除了传统销售模式,电商也已成为牡丹产品市场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有10多个网络平台同步开售牡丹产品。国际上,牡丹籽油进入美国和德国的一些酒店和化妆品公司。

据了解,接下来,菏泽市将进一步依托骨干企业,着力实施牡丹产品深层次研发,努力推进牡丹产业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食用菌、新材料应用、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领域延伸。计划到2020年,发展牡丹种植面积100万亩,努力建设国家级牡丹生产科研观赏核心区、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际上最大的牡丹产业化生产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