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编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则“吐槽”: 妈妈生,妈妈养,爸爸来观赏。 这年头当妈真不易! 孩他爹潇洒的跟单身小伙似的 孩子他妈头发每天乱的跟打仗似的 上个厕所耳朵竖得跟雷达似的 带娃出门就跟搬家似的 头发掉的跟案发现场似的 睡个懒觉就跟过年似的 智商低的跟个鸭蛋似的 高跟鞋纯粹跟摆设似的 孩子出点问题自己就跟罪犯似的 句句说到心坎啊!
女同胞们赞同的举个手!!
也有人说,很多女人当了妈之后,突然领悟了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儿啥也不干!
很多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往沙发上那么一坐,然后吃饭、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妈妈呢,忙着接娃、做饭、洗碗,辅导功课,直到把娃弄上床了,还要洗衣服、收拾房间,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等到累瘫在床上掏出手机娱乐那么一会儿,简直是天堂了。
那位整天“忙碌”,把家务权全部转让给老婆的男人,真正愿意去花心思、花时间陪陪家人和孩子吗?当父亲的家庭责任越来越弱,以至于从这个家庭义务中脱离出去以后,就会慢慢变成“隐形老公”“隐形爸爸”。
若满足下列四项以上条件,爸爸们请自省一下。
其实“隐形爸爸”并不缺时间,有大把的亲子时间可以把握,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份心思。
“找你妈去。”“我愿意为你们付出生命,但真的没有时间认真陪你们”,这样的话是不是叫人无可奈何。一个男人只有有了孩子之后,才能够看出他是否变得成熟、有担当和能够担负责任。
千万别“人”在了,“心”却不在。
别做具有杀伤力的爸爸 下面这六种杀伤力最强的爸爸,你躺枪了吗?有不足,那赶紧改吧。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吸烟不仅仅对吸烟者有害,对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除此之外,还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影响阅读、推理和数学。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会使孩子的阅读、数学和推理平均成绩越来越低。 10岁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从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总是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理由,为失信于孩子而开脱,或者是直接用哄骗来搪塞孩子,以为孩子小,就随便编个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饭,爸爸总是回答“明天”,可每一个“明天”来临后,餐桌上总是少一副碗筷;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爸爸承诺“下个周末一定去”,可每次当孩子收拾妥当兴致勃勃出发时,爸爸总是不见踪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屡次失信,会让孩子养成对别人不守信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质和前程。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父亲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长此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 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有点“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 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我,就会像妈妈爱我一样,花时间陪我,爸爸不经常陪我,那就是不爱我。 爸爸们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稳如泰山般地“葛优躺”在沙发上,手机不离手。老婆让他帮忙做家务,孩子缠着他一块玩游戏,从来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动地方。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在厕所一待就是半小时。总之,手机比孩子还亲! 爸爸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会感觉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被阻碍,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而来的。倘若爸爸成天拿着手机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接触到手机自然也会容易上瘾,这对孩子的视力、人际交际以及学习特别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手机而忽略孩子,会使孩子感觉自己不受重视,甚至孩子会觉得爸爸不爱我了,自己没有手机重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变得非常的烦躁,甚至想着法子跟家长对着干,以此博得家长的关注。倘若家长不明情况,责骂孩子,孩子会感觉更加的委屈,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有了隔阂。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去爱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而且,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如果父亲经常与母亲吵嘴,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 一个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亲伤心地哭泣,他会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妈妈。当妈妈情绪有所好转时,孩子就会把让妈妈快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家庭里承担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还不具备这样成熟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