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推荐】李倩:用这个品牌方程式,10秒掌握品牌营销精髓

 吾沙沙 2016-11-30

今天向大家介绍我的好朋友李倩,80后,曾做过老师,也曾在腾讯网工作7年,担任腾讯网新闻中心主编,亲眼看着这家媒体一路做到同行老大。



后来,她专注于创业公司品牌的打造,为数家知名创业公司担任品牌顾问,打造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公司—格灵深瞳公司市场与品牌。现担任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天使创投机构——青山资本的副总裁。她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极强,能用最快的时间发现并且解决问题。


不知道从哪天起,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喊她“倩姐”(目测喊姐的人群年龄范围0-50岁)。在腾讯工作期间,这个每天要跟大家一起做内容策划的“金牌BD”风风火火的游走于各路政府部门、合作机构中间;在格灵深瞳期间,她亲身体验了创业公司在实际业务执行中的从0到1。这种跨界体验让她有一套独特而好用的“品牌传播和公关经”,她常说:没有大道理好讲,疗效才是关键。


2013年夏天开始,她用一年的时间,平均每天抽出1-2个小时去跟自己以往工作中遇到的有意思、有想法的人聊天,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聊天活动让她见识了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想法:创业、管理、跳槽……这期间,她听了太多关于创业和品牌方面的问题,帮助很多朋友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品牌营销有时候说起来是很虚的一个概念,真正能结合实际、落到实处、产生效果的时候,才是它的魅力产生的时候。过往我曾和百余位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交谈,从中总结出了一套真正实用的方法论,可以迅速聚焦问题——找到方法——手把手教你打快仗。我分别有互联网媒体、国家科研机构、创业企业品牌市场三方面的经验,因此往往看问题比较‘狠’,‘一针见血、接地气、重效果’是我的风格。”


自加入在行以来,共约见100余位学员,三个话题,全部五星好评。

今天分享的是她的文章《品牌到底是什么?》


导语:品牌到底是什么?现在品牌有个灾难性的现状就是1000 个人心目中有1000 个关于品牌的定义。这才是很多公司品牌为什么做不好的原因。


今天先说品牌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楚的话接下来的事都没法玩。




品牌=pr,品牌=营销,品牌=炒作、品牌=融资传播、品牌=扩大销量……以上说法中的“品牌”都是一种“止疼药”,有实效,快速、甚至不择手段。但真正的品牌远不止这些。这个概念如果你跟公司的人,尤其是创始人不能一致的话,你们的品牌一定做不好。



  

品牌“三不可



在我这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信用保障体系,可以有花样,可以适度夸张,可以四处宣扬,也可以浓墨重彩。当然,也有一些不可以:

1、不可以不成体系,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2、不可以“堵窟窿”,产品烂的话,品牌没法出来堵窟窿。说到底品牌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用来雪中送炭的。

3、不可以捏造,好的品牌都是对现有企业和产品气质的“萃取和提炼”,绝非捏造。公司是什么气质,老板是什么气质,不是可以捏造一个新的出来的。

 



  

“品牌”的公式



再告诉大家一个更简单的概念,不要被“品牌”吓到。大家牢记:内容+渠道。这里划重点!!!外面无数讲座讲品牌,有无数文章说品牌,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位已经晕了吧。尤其是对基础知识框架没有建立起来的朋友。不怕。记住“内容+渠道”,大家说的所有东西都能归到内容+渠道。

 

大家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品牌的事情到最后都能归到“内容+渠道”。很简单的逻辑大家可以推理,我们做品牌市场的同学,平时接触的所有外包和第三方供应商,无外乎:1、策划公司2、传播公司、3、广告投放公司、4、咨询公司,5、展会公司,这些所有的供应商,按照分类,只做两件事:内容和渠道。一部分负责帮我们理清楚要说的内容,要策划的事件,要表达的新闻点,一部分公司负责帮我们找到性价比合适的渠道,是办会还是投放广告。

 

这个思考角度,先帮助大家从乱糟糟的“品牌乱阵”里抽离出来,它就是极其清楚,极其简单的一个构成。通过合适的渠道传达一些内容,让自己的公司变的更可信任。咱们群的朋友,希望各位最后都培养起一种思考方式:不要被概念遮盖双眼,思考问题只关注本质。

 

“通过合适的渠道传达一些内容,让自己的公司变的更可信任。”这里面涉及到的常犯的错误有:

1、内容是什么?是零敲碎打的灵光闪现还是定义好的公司调性、内容体系。

2、渠道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了追风用了别人都在用的又贵又难用的渠道(想想那些巨额公号投放,想想那些吉光片羽的车体广告)。

3、更可信任了吗?还是公司本来的东西就不值得被信任。如果值得被信任,你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主动帮你安利他们了吗?

 

尤其是最后一点,你的亲朋好友都主动帮你安利,安利这件事让他们兴奋,甚至有强烈的成就感。还是说,他们甚至都不愿意主动提及你的产品?

 

看完这三个问题,大家明白我一直强调的几个观点了吧?

1、品牌是公司战略,不是业务技巧。

2、品牌负责人要跟企业创始人高度一致,反复花时间研讨,达成一致。

3、一个市场总监最大的能力不是某项传播技能,而是跟创始人和企业高度一致的能力,换句话说:选老板的能力。

4、创始人对品牌的认识局限的话,品牌很难做的好。

 

创始人如果从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品牌三观和正确的品牌审美的话,企业的品牌才会一气呵成。市场总监能决定的只有具体的执行片段,完成大局上的全胜,要站得像创始人一样高才行各位能看到好的品牌案例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尤其是做第三方公司的朋友可能更有感触。好的案例是人人都想碰到的。所谓好的案例,就是那种本身就有“要火”的潜质的公司和品牌。往往公司创始人对品牌感觉到位,且不指手画脚,大胆尝试,公司产品跟品牌进展并驾齐驱,甚至产品已经跑到品牌前面去了。

 

这就引出来品牌的第三个维度:节奏和时机。到底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早一步是地狱,晚一步是地狱,赶上了就是天堂。

 

品牌=内容+渠道+时机。公式成立!这个公式就是无数文章写来写去的东西大家以后再思考品牌的问题,就按照这三个维度思考。内容是什么?选择的渠道是什么?现在的时机是什么?这是一个极其简单,但又极其极其好用的思路。

 

今晚之后,大家就可以去练习这个思维方式。比如打开36 氪你看到一篇文章,要思考,这是内容,内容想表达什么,谁写的,表达到位了没有?渠道选择36 氪对不对?有没有人看?公司发展的这个阶段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文章,对不对?这个点发在36 氪上,是不是最优的?又比如在电梯间看到广告,也类似的思考。


 

跟大家分享我今天在电梯间看到的特别炸裂的内容。

 



 

思路别忘了:内容、渠道、时机





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大家可以在任何有品牌露出的地方去思考内容渠道时机。讲个笑话,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好几个穿着黑色T 恤特别显眼的紫色logo 的人,我开车追出去好远,想看看是什么,发现是我爱我家的公服,改版了!我很震惊,原地分析了半天工服。

 

如今的品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内容上,好内容越来越多,活跃的品牌越来越多,生产更优质的内容,树立更加差异化的东西就成了要求。其次渠道上,找到“抓到老鼠的好猫”而不是别人都说好的猫。渠道差异化和创新化是要求。现在的渠道五花八门,人们的注意力过度分散,要找有效的渠道。时机上,要懂点战略战术,不要蛮干。

 



 

划重点:差异化





凡是你一想就能想到的“创意”,叫狗屁创意。你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自己都很兴奋的,才叫创意。凡是你看到别人家都在用的明码标价的渠道,叫狗屁渠道。你结合自己情况想半天自己都偷着乐的,才叫渠道。凡是拍脑门就干的时机,叫狗屁时机。你站在创始人的位置上前思后想找到原因的,才叫时机。

 

好,今天先叨叨这些~~~今天是尽可能的简化概念,后面多讲战术。我是”效果论“的忠实信徒,自己学过无数概念,全都被自己推翻了。结合实际,只给大家分享有效果的。


12月5日,李倩将和优客里邻传播创始人高超一起开办品牌风暴训练营,教你重新认识品牌,了解从零到打造一个超级品牌的来龙去脉。老司机全程带队,目前已经是第7期了,前面6期收获了满满好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按下方海报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