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信息,“201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将于12月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据悉,本次招聘会主要面向北京地区2017届毕业研究生。招聘会现场将有700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预计将有3.5万名毕业研究生现场求职应聘。招聘岗位包含计算机、机械电子、建筑施工、营销管理、金融财务等。(11月29日《中国劳动保障报》) 今冬明春,将会掀起高校毕业生求职高潮,像北京将举办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目的就是给毕业研究生提供一个求职平台,为他们做好求职方面的服务。预计3.5万名研究生参与现场应聘,招聘会爆棚的现象不可避免。 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这种动辄上万名求职者参加的招聘会,基本上是看不到的,求职者都是在相关协会和政府联合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有序地进入就业市场。而其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庞大的就业信息库,通过网络、媒体,甚至直接邮寄给相关求职者的方式,让求职者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以帮助求职者尽快找到工作。 反观我们,一些地方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大多会出现火爆场面。这些招聘会看起来人山人海,红红火火,但真正从会上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而且,许多求职者参加招聘会往往就像在“赶场子”,现场拥挤混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国内有些地方之所以热衷组织大型招聘会,除了组织者的政绩考量和利益冲动外,或与未建立规范、有序和可靠的就业市场信息渠道有关。 就此而言,政府和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搭建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平台。如招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等进行预选或预约,避免应聘双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市场细分的、小型的供需见面会,这样的招聘会就不会人满为患,安全性也得到提高。 因此,招聘会理应多些创新方法。像近日在珠海举办的广东省2017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推出了互联网+的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以广东省教育厅官方校园招聘平台青聘果APP为载体,努力推广毕业生通过网络参加各类专题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求职搭建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平台。这样,招聘企业可通过网络等进行预选或预约,让应聘双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不仅避免招聘会人满为患问题,而且安全性得到提高,也利于提高招聘效率。 可见,通过创新方式推广毕业生参加各类专题网络招聘活动,值得借鉴和推崇。另外,要发展“猎头”服务。在我国,“猎头”服务一直是人才服务机构的短板。按照国际惯例,大力发展“猎头”服务,已成为未来人才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猎头”服务,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鹰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