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代管上厕所叫出恭?

 pgl147258 2016-11-30

为什么古代管上厕所叫出恭?

明清以后,管上卫生间叫“出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和科举考试有关。今天的高考中间,上厕所是很麻烦的,有的地方干脆不给上,有的地方需要监考老师陪同。其实过去也一样,科举考场中都设有一种“出恭入敬”牌。考生要上厕所,必须先领一个牌,这样方便管理,所以俗称入厕为出恭。而且,大便叫出大恭,小便叫出小恭。

《西游记》里,孙悟空被青狮精吞到肚里。猪八戒说:“这一口吞在腹中,今日还是个和尚,明日就是个大恭也。”“大恭”论“个”,也很有意思。

为什么古代管上厕所叫出恭?

其实这种出入恭敬的词,很早就有了。例如《太平御览》引《太公金匮》,有一条汉代人的铭文:“出畏之,入惧之。”“出畏入惧”似乎就是“出恭入敬”的远祖。这种词,其实是有一种禳解鬼岁的 意味在里面的。因为古人认为厕所是不干净的地方,今天的北方人仍然以院角的西南方位做厕所,老人去世时候,民间的法师也把鬼魂向西南方向引。而且,古代的科举考场,闹鬼的事频频发生,看古代笔记就可以知道,比如“朱衣点头”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里王惠的故事,那么“出恭入敬”确实有一种禳解的意味。敬肃斋戒,邪鬼不侵。

为什么古代管上厕所叫出恭?

语文老师教我们的古文语法,以上都可称为“互文”,其实,出恭入敬就是出入恭敬的意思。今天的车窗上、大门前往往贴着“出入平安”的纸条,也是这种祝词的遗留。如果在汉代当写作“出平入安”。

好玩的是,从畏惧,到恭敬,到平安,从及物动词,到不及物动词,再到形容词,中国人的心态似乎经历了一个“上帝死了”的变化。“出畏之,入惧之”,不知当年古人在畏惧什么,一个“之”字全部囊括了,正如英语里的it,“天下雨”就叫“it is raining”。而近古的“出恭入敬”,便把畏惧的对象省掉了,只强调个人心理的恭敬状态,和宋儒以后的心学很像。而今人动辄说“出入平安”,完全是一副享乐的唯物主义样子了。

我家的狗狗,经常无故朝着墙角或大门汪汪叫——而从我们人类的眼睛观察,却没有人或别的动物经过。所以,我们只能认为狗狗的眼睛和人类不一样,它能看见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它在朝着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之”或“it”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