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最早出现在我国北方金代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彩瓷。因其釉面装饰色彩多见红、绿两种颜色,所以得名“红绿彩”,其颜色艳丽但却“丽而不俗,艳而不妖”,被誉为是瓷中珍品。 红绿彩的烧造方法是:先在瓷胎帽、发、须、眉、眼、靴及器座等部位用细笔以黑彩画出并罩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其他部位施以大面积的红、黄、绿彩,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呈现鲜艳的红绿彩。 红绿彩的装饰风格,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红绿彩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山西长治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烧。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磁州窑红绿彩瓷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它开启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装饰的先河,为明清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创制打下了基础。 磁州窑历史博物馆典藏一组从一座金代墓葬中出土的红绿彩瓷娃娃,墓主人为一位叫做崔仙奴的年轻女子。这组瓷娃娃历经几百年,釉色依然鲜亮如新。 红绿彩男婴襁褓俑 红绿彩女童像 红绿彩骑鼓童子 红绿彩抱狗男童像 红绿彩坐墩女童像 别小瞧了这组瓷娃娃,它们还上过央视的节目呢!详情请点击 编辑 阿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