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养斋藏瓷」清乾隆 洋彩番花抱月瓶

 自华居 2016-11-30



「存养斋藏」乾隆 洋彩番花抱月瓶



[洋彩]简单解释就是摹仿西洋绘画技法的珐琅彩瓷,民国以后称粉彩,所以洋彩又称粉彩







事实上关于珐琅彩、粉彩及洋彩的异同及区分,学者多有论及,观点并非全然统一,台湾学者亦贡献颇大(可参阅廖宝秀主编之《华丽彩瓷——乾隆洋彩》一书,此不赘述)。


梳理文献中“洋彩”一词,始见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务叙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可知洋彩与珐琅彩同使用珐琅料,且绘画技法上多摹仿西洋。粉彩出现较晚,晚清论著可见,清宫《活计档》及《陈设档》中则未见,而珐琅彩与洋彩屡屡在档案中同时出现,特别是乾隆初年。由此,可以推知,洋彩实为乾隆初年宫廷制瓷的创新杰作,更因其长期存于深宫且数量稀少,专供帝王闲暇时赏玩,举世罕见,成为了极其珍贵的皇家艺术珍品,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巅峰时期的最高水平。





瓶直口,短颈,溜肩,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器颈至肩部饰对称如意耳一对。 口沿饰如意云头纹,颈及腹满饰花卉纹饰,画工细腻,层次丰富,枝叶翻卷,姿态万千,百花争艳,生气盎然。足墙绘蕉叶纹。








[抱月瓶]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