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微服私访记

 江山携手 2016-11-3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加入红巾军起义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东)人。

从小家里赤贫,为地主当牧童。后因家乡灾荒,父母兄长先后病卒。孤身一人为了混口饭吃到皇觉寺当了十二年的和尚。他聪明机灵,天生睿智,加上刻苦奋斗,勤学苦练,学了不少知识本事,还学会了写诗作联。后来在濠州参加了郭子兴组织的红巾军。由于他骁勇善战,多智多谋,屡立战功,深受郭子兴的器重,并将其养女马氏(后来称大脚马皇后)嫁给了他,夫妻并肩争战沙场。

朱元璋带领的大军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多种敌对势力,直至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京师应天(南京)。同年八月,挥师北上,元顺帝北循,攻克大都(北京)推翻了元朝统治,逐步又统一了全国。

由于朱元璋,生在贫穷家里,出身低层,体恤百姓疾苦,当了皇帝后,仍十分喜欢装扮百姓的样子,到民间走访,体察民情,听听百姓声音,加上自己又喜欢写诗作联,欣赏美景,触动灵感,抒发一下情怀,同时还可以发现像自己一样的民间人才,破格选拔任用,好留个明君美誉。

一天,老百姓打扮的朱元璋外出私访,走到一座庙宇门口,忽然下起雨来,他只好进庙躲雨,顺便登上寺里的宝塔依栏眺望远处的山峦,在蒙蒙雨帘中,风景十分秀丽宜人,俯看院内的一片湘妃斑竹,被淅淅沥沥的细雨洒在青翠的竹叶上,串串银珠滴落地上,微风吹来,桃花的粉瓣纷纷落地,朱元璋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的吟出两句诗:

微微细雨洒斑竹,

阵阵轻风吹落花。

他重复了几次,一时续句,仍接不上来。

这时旁边一个书生,忍不住地就续了两句:

独依栏杆闲眺望,

乾坤皆属帝王家。

组成了一首完美的诗:微微细雨洒斑竹,

              阵阵轻风吹落花;

              独依栏杆闲眺望,

              乾坤皆属帝王家。

这下子打动了朱元璋的心结,特别是“乾坤皆属帝王家”,他听了格外舒畅欢心。于是心花怒放地哈哈大笑,连声称赞曰:“续诗好极了。”又问那年轻书生“姓何名谁,家住哪里?”得知他是位落榜举子时,立即想把他带回宫去,弄得那书生昏头昏脑,莫名其妙,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当今皇上。马上跪下说:“小生有眼不识泰山,请皇上恕罪”?

皇上把他扶起说:“不识者何罪之有”。回宫后,命吏部赐于那书生为进士称号,安排了官职。

 

(中)

某日,朱元璋心情特别好,决定私访,穿好民服,悄悄出宫。看到天空蔚蓝,点缀朵朵叆叇如棉的彩云,格外兴高采烈。

当走到一个民间艺人玩猴的场所时,听到掌声喝彩,也前去看热闹。这时,突然一声霹雷,下起了倾盆大雨来,围拢的人群急忙散去,朱元璋也躲在一座酒楼檐下,裤脚也被雨水打湿了。不久雨停,空气特别新鲜,这时人群又拥动起来。朱元璋即要走时,忽然发现东边天上一道彩虹悬在天空,七彩佚丽壮观异常,顿时朱元璋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道:

谁画青红线两条,

祥云和雨系天腰。

他吟两句后,一时想不出适合的下两句,正在费思,站在他旁边一个叫彭有信的书生,插嘴吟续道:

玉皇昨夜鸾舆出,

万里长空驾彩桥。

这首诗成了:谁画青红线两条,祥云和雨系天腰;

        玉皇昨夜鸾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

朱元璋前两句很有气魄,而彭有信的两句续诗,对得工整。十分巧妙与恰当,寓意深邃而浪漫,触动了明朝天子的心灵。朱元璋听了后,非常开心,觉得这位书生很有才学,问了他姓名住址,叫他明早到宫门外等候。这时彭有信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皇上。他马上跪下请皇上饶恕不敬之罪。朱元璋笑着说:“不知者,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为了进一步考考彭有信的才智,指着东方的彩虹说:“请书生作一首诗如何?”彭有信觉得皇帝在考自己,于是略加思索,作了一首七绝《彩虹》。

七彩阊阖天际开,

瑞祥紫气自东来;

云师电母喜迎送,

因有明君择俊才。

朱元璋觉得把自己比作从天而来的明君,更是心花怒放,兴高采烈。

第二天,皇上命吏部任命彭有信为北平(北京)的布政使。

 (下)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打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出宫微服私访。回来时,天色已晚,肚子有点饿,走到离国子监不远的地方,有座小酒店,想进去吃点东西,刚座下,一个监生打扮的书生,也进来与朱元璋坐了个面对面,两人各要了些酒菜,一边饮酒,一边攀谈了起来。

朱元璋听到那监生有点四川口音,便问:“听你的口音,好象不是应天府的人吧?”那监生答道:“我是四川重庆人,在京城国子监求学”。

朱元璋这时心里盘算,国子监是他的最高学府,到底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到想试试这位监生的水平怎样?”于是开口说:“你是国子监的学生,一定很有学问,那我出个上联请你对对如何?”那监生犹豫了一会儿说:“试试看吧”。

朱元璋想了想说: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那监生是国子监的高才生,非常聪明睿智,联想到听人说皇上经常出宫微服私访,又看看朱元璋相貌,凹的面孔,也许真的碰到皇上了,但这对联四个重字,开头二个字还要拼成一字,颇有难度。于是想了一下,就按皇上的胃口对吧!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这副对联是: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一人成大,大帮大国大明君。

下联对得不但符合平仄,而且十分工整。又含有歌颂当今皇帝之意。朱元璋听了十分满意,非常高兴,连声称对得好,突口而说:“书生真仍不愧国子监的学生也”。

聪明的监生从话中猜出十有八九是皇上了。朱元璋还想试试他的才华,为了找个难作诗的题材,一看四周,忽然看到墙角一堆烧火用的碎木块。于是指着碎木块说:“书生可否以这木块作一首诗?”这时那监生觉得皇上在试他的才学,决心再展示一下高才生的本事。于是很快吟出一首咏物的七言绝句:

碎木原从斧砍成,

身微难以立功名。

逢时若得台端用,

定能民间治不平。

台端是官府大堂上的惊堂木,像征升堂审案威严震慑,公正无私办案的征兆。朱元璋听到把碎木块描写得如此维妙维肖,自言自语说:“实在出乎意料,此生真仍天才也。”然后想了想,决定破格重用这个监生,饭后,兴冲冲地很满意地回宫去了。

第二天,就召见了那位监生,监生一看果然是皇上,马上跪下叩见,朱元璋说:“你昨天诗中说,要治天下不平事。今天我任命你到一个百姓反应特别大的州郡去作郡守,看看你能不能把州郡不平的事治理好。”

那监生谢叩,领旨后赴任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