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金色年华554 2016-12-01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笔者导言:刘恒是文景之治中的汉文帝,历史对于他的评价大多集中在了他是一个贤明的皇帝,在他治理下汉朝度过了初期的弱势,他减轻民负又废黜重刑,让汉朝看起来和平安宁,但是为何贾谊却在自己的《治安策》中对于汉初的评价是另一番景象,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原来是魏王魏豹的侧室,魏豹被击败后由于薄姬长得好看就被选入刘邦宫中的织房中工作,但她拥有两个好闺蜜管夫人、赵子儿,三人立下约定如果大家成功了不能忘记彼此的情义,结果她俩人被刘邦看中,在她们的诉说下刘邦临幸了薄姬,但这并未改变薄姬不受宠爱的命运,可就是一次临幸使得刘恒出生。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当时的皇帝继承人已经选择为吕后的儿子刘盈,刘盈身体偏弱又被吕雉弄出的戚夫人人彘惊吓过度很快就死掉了,可是并不像一些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刘盈没有子嗣,相反他有6个儿子,其中刘恭与刘弘分别成为少皇帝,在前少帝刘恭时代,他的生母周美人被吕后打压,强行将刘恭过继给吕家势力的张嫣。结果知道自己身世的刘恭说一定要报仇,这导致他被吕雉杀死。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在后少帝刘弘时代吕雉去世,刘邦的旧重臣联合起来打压了吕氏一门,在这种情况下将刘盈的子嗣不是杀掉就是废黜,面对如此局面他们需要一个新的继承人,这个人就是:

刘恒。

所以刘恒和薄姬他们的身份是非常弱势的,并且由于他们身份弱势,甚至吕后都懒得对付薄姬,相反让她回到了刘恒的封地就藩,当时听到自己即将成为皇帝的刘恒非常惊恐,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事,认为这没准是要毒害他的谎言,在前往继统的路上一直让自己的心腹重臣宋昌在前面打探情况,当见到以周勃为代表的队伍后也并不是很放心。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当周勃要求与刘恒单独会谈时,宋昌机灵的阻止了并说出公事可以当着大家说,皇帝又是没有私事的,周勃等人见状拥戴刘恒为帝。如果清楚了刘恒的出身再来看他的行为,他为什么在人生中总是小心翼翼或者对别人宽厚呢?

这是因为刘恒的基础非常的差,他在人生的前半段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还有什么发展,不管如何排序似乎都不该轮到他,可是命运就是如此,那么刘恒成为皇帝之后为何继续使用黄老之术呢?

这一点是判断刘恒的关键,在汉初时代黄老之术盛行的关键是因为在“儒”、“墨”、“道、“法”四个大学派之中墨家首先不会被王朝制度所用,能够被选用的“法”家刚刚因为秦朝的失败不受重视也没有被选用,当时的儒家还是封建儒家而非董仲舒之后的王朝儒家。使用封建儒家的结果是不但王朝能力不会上升,相反诸侯势力会死灰复燃自然也被罢黜。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而可以使用的唯有“道”家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所以当时在汉初的时候,社会制度缺乏运行的基础,而“道”家往往使得很多人产生误解,认为“无为”便是接受道法自然或者无所自作的让事情发展,但这显然不是帝王之术,在汉初一片表面安静的背后是诸侯王们的快速发展,最终酿成了七王之乱。

如果将道家思想认为“无为”是通过遵守社会中的自然规律或者不多进行干涉,那么这种政策所导致的结果不但不是太平,相反是诸国的作乱,所以该如何去理解道家呢?

道家的核心在于“道可道、非恒道。”,为了避讳刘恒的恒字才改成“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天下有大量的道理却没有一种恒久不变的道理便是道家的核心,另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道法自然不可理解为人服从于自然去做事,应该理解为当人掌握了自然规律之后,就可以将道自如施展了。而这一点就是无为的关键:

“我为”。

即是说道家是一种分析规律的学派,并非让人去如何顺应自然,是让人掌握自然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手段是去施展的学说,“无为”就是以“我为”的手段去应对不同的变化。那么这对于刘恒有什么意义呢?这意义非常重要。

吕后为何支持道家,便是在于道家给她提供的优势,儒家、法家更多强调建立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框架,通过“规范”来治理社会,这将使得皇帝得到优势,对于太后显然是不利的。道家是一种权谋之术,这为吕后提供了优势。吕后以“杀重臣、轻民负、行黄老”作为自己的方针,使得对内他重用刘邦的旧重臣打压异性诸侯如韩信、彭越等人获得了内部上层支持,对下层则采用轻民负的手段获得民众的支持,对外重用黄老宣传自己不会过多干涉诸侯的发展使得诸侯支持他,所以她的手段获得了从内到外的支持,才让她长期得利。

而现在刘恒比起吕雉来更具有优势,因为他本身就是皇帝,在这种手段之下他同样采取了“用重臣、轻民负、行黄老。”的思想,他通过调整内部势力将自己的重臣逐渐替代旧刘邦的重臣,并且对待他们非常宽容,这种宽容同样使得内部上层支持他,继续执行吕后时代就进行的轻民负使得内部下层民众也支持他,在对外的策略上他一方面维持和亲的策略稳住匈奴人,另一方面他同样宣传自己维持诸侯的地位,但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什么呢?

是积攒实力。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无为”的汉文帝

为什么汉文帝会重视贾谊的《治安策》?难道汉文帝看不出诸侯会产生纷乱么?显然不但是看得出,并且在当时就已经有一些诸侯开始进行叛乱,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为何仍然持续的坚持他的方针呢?

这就是因为如果将势力作为一个对比的话,汉朝的内部矛盾有两种,第一种是王朝的皇帝与重臣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王朝与诸侯之间的矛盾,所以他以发展王朝皇帝势力的方式进行总目标,即汉朝皇帝拥有更多强势资源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发展皇帝的能力会继续上升,由于汉朝在最开始的时候内部资源十分衰落。使得发展经济和发展势力作为诸侯王和皇帝都在进行的事情。

但从根本上说不管是皇帝还是诸侯其实都在等待,对于诸侯王来说他们虽然拥有封地,单独的封建诸侯与王朝的皇帝势力进行比较是不足以撼动汉文帝位置的,想要进行削藩战争却并非那么容易,在这种基础上通过稳定内部使得汉文帝的基础变得牢固的同时让自己的势力变得非常强大则是汉文帝,另外汉文帝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下一代。

他立自己的儿子刘启为太子,窦氏为太后,让汉朝的传续稳定下来,目标就是为了让他的儿子时代可以拥有即便诸侯王们造反也能进行打压的能力,这使得汉文帝一朝变得十分稳定和安宁。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不管是从吕后时代还是从汉文帝时代他们都缺少足够的势力去真正的进行削藩战争,萧何与曹参的碌碌无为不多干涉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干涉,而是他们要以发展作为首先的目标,在这种目标中将自己的目的隐藏下来,最终一击即中。

在汉景帝时代发动了削藩战争造成了七王之乱,终于以汉景帝的胜利结束了战争为汉武帝开创盛世奠定了基础。

那么该如何看待汉文帝呢?

汉文帝的出身和他的成长过程都非常弱势,所以在一个弱势的情况下他非常善于把握进退之道,既没有在得到皇帝之位时候变得嚣张跋扈,又没有激进的去处理诸侯王的隐患,相反他以实事情况出发分析当时的环境和能供他施展的空间。

在这种基础上他真的如同道法自然一样的去“无为”,只是这种“无为”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也不是顺应自然的发展,相反是在分析清楚了敌我态势后,用一种最合理以及最稳妥的方式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的成熟,这种“无为”正是汉文帝的“我为”的体现,也是他自由施展道法的一种体现,虽然表面上看来汉文帝没什么惊人的举动,但是真正确立未来削藩战争胜利基础的人便是汉文帝。这为后世汉武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