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末明初贾仲明杂剧《玉壶春》赏析

 昵称12061330 2016-12-01

 

元末明初贾仲明杂剧《玉壶春》赏析 [2005/4/14 11:09:00 | By: zyj]

 

作者:张英基

关键字:元末明初 淄州 贾仲明 杂剧《玉梳记》《萧淑兰》《玉壶春》《金童玉女》《升仙梦》

    《玉壶春》,全称《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录鬼簿续编》《曲海总目提要》均有著录。

    全剧四折一楔子,末本,正末扮李斌。剧中写广陵书生李斌,字唐斌,别号玉壶生,和妓女李素兰相爱,冲破鸨母和富商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为原型(李斌,即元末曲家李唐宾,号玉壶道人,贾仲明与之交往很久),进行创作,这在元杂剧中实属罕见。剧中描写了当时社会市井生活,人情世态,丰富生动,颇具特色。

    第一折戏,写清明时节,嘉兴府“上厅行首”李素兰携梅香到郊外踏青游玩,适逢维扬书生李斌引琴童也在郊外游春散心。二李相遇,便相互爱慕,眷恋难舍,“两下里都思惹情牵”。李素兰邀李斌在花坞中饮酒,二人互赠信物,表达恋情。李素兰赠“翠珠囊一枚,更有二十五轮香串一腕”,李斌送“掠髩角的玉螳螂一枚,白罗春扇一把”,“我得了这沉香串翠珠囊,你收取这玉螳螂白罗扇,四件儿是咱这玉洁冰清意坚”,二人“意专情愿”。

    在这一折戏中,李斌有三段唱词大量地运用了对偶句式,有双句对、三句对、隔句对、多句对等,诸如:

    【混江龙】“赴琼林饮宴,不枉了青灯黄卷二十年。有郎官过盏,中使传宣。御酒淋漓袍袖湿,宫花蹀躞帽檐偏。列紫衫银带,听玉管冰弦。挑绛纱红烛,对皓月遥天。醉醺醺红妆扶策下瑶阶,气昂昂朱衣迎接离金殿。摆列着玉簪珠履,准备着宝马银鞭。”这支曲子真切细腻地展现了李斌幻想自己未来成为朝臣,身着朝服,在金殿上接受皇帝赐宴时的梦境。

    【那吒令】“一丛丛香车翠辇,一队队雕鞍骏(马宛),一簇簇兰桡画船。一攒攒蹴踘场,一处处秋千院,一行行品竹调弦。”这支曲子,连续用了六个重迭词:“丛丛”、“队队”、“簇簇”、“攒攒”、“处处”、“行行”,连用了两组“鼎足对”,即三句对,写清明时节,游人往来,熙熙攘攘,争相游玩的情景盛况:或“香车翠辇”,或“雕鞍骏(马宛)”,或“兰桡画船”,豪华非凡;或观“蹴踘”,或荡“秋千”,或“品竹调弦”。

    【鹊踏枝】“一个个玉天仙,一双双美婵娟。一层层锦坞花溪,一里里翠绕珠圈。一步步丹青扇面,一段段流水桃源。”这支曲子,也是连用了六个迭词,全是双句对,写出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丽姝,姿态万千,佳人美景,宛若画卷。

    楔子,写李斌的故友陶纲,字伯常,由进士及第,授杭州同知之职。正奉圣命赴京,路过嘉兴府,见李斌迷恋花酒风月,担心贻误他的功名前程,便劝他早日应试。李斌不愿与素兰分离。陶纲见李斌心坚,有难割遣,便携李斌所作“万言长策”赴京,要以此举荐他得以进身。

    第二折戏,此时,李斌与素兰情感专深,“赤心相待,”难舍难分。李素兰画了一幅画:玉壶里插着一枝素兰花,李玉壶亲题一首〔玉壶春〕词曰:“香娇淡雅天然格,蕊嫩幽奇能艳白。看四季永馨香,远蓬荜岂邻野陌。惟待客,不许游人闲摘。玲珑莹软无瑕色,玉洁冰清有润泽。玉壶内插兰花,压梅瓣寿阳点额。休蹾摔,莫作群芳乱折。”素兰将信物“翠珠囊玉螳螂”,挂在字画的两边,朝朝宴会,夜夜欢娱,又将〔玉壶春〕词,“旋打新腔歌唱”。李斌观画听词曲后,大加夸赞:“好高才也。”

    不多久,李斌的钱物用尽,鸨母要将他逐出。正有山西一富商甚舍,“有三十车羊绒潞绸”,到嘉兴经商,闻听李素兰貌美,便光顾到访。鸨母羡其豪富,劝素兰嫁给甚舍,素兰严词拒绝。李素兰欲嫁李玉壶,鸨母又以“同姓不可成亲”为由,横加干预。素兰力辩自己本姓张,不是鸨母之亲生女儿,嫁李姓无妨。鸨母贪图钱财,强迫素兰只能嫁给富商,将李斌逐出。素兰剪发,表示非李斌不嫁:“今朝截下青丝发,方表真心不嫁人。”

    这一折戏中,有李斌的一段【黄钟尾】唱词:“再谁供养我那荔枝浆、蔷薇露、葡萄酿?再谁照顾我那应口饭、依时茶、醒酒汤?不是我冷气虚心厮数量,则要你玉骨冰肌自主张,傲雪欺霜映碧窗,不要你节外生枝有疏放。若别了巫山窈窕娘,忧愁杀章台走马郎。离了嘉禾旧朋党,断却苏州刺史肠,再要相逢莫承望。但提着俺那花前月下共双双,便是铁石的心肝我索慢慢的想。”这一段曲辞,运用了排比句、隔句对偶的形式,抒发了李斌被鸨母逐出与李素兰分别时难分难舍的复杂心情,曲辞缠绵悱恻,写得自由灵活,而又十分工巧。

    第三折戏,后来鸨母又以李斌挑拨其母女不和为由,倚仗甚舍钱财,要向官府控告李斌。李斌与素兰情志不易,“他饥寒守自然,我清贫甘分捱”;“我便是桑枢瓮牖,他也情愿的布袄荆钗”。这时,陶纲新任嘉兴府太守,要亲自审理此案。

    第四折戏,陶纲迁除嘉兴府太守,并将李斌先前写的“万言长策”献于皇帝,皇帝大悦,授李斌嘉兴府同知之职。于是陶纲令礼案除去李素兰妓籍之名,准许从良,恢复其张氏的原姓,改为“张素兰”,说明原委,便主持他们二人完婚。“从此后夫荣妻贵,永团圆地久天长”。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曰:“贾仲明之词如锦帷琼筵。”《录鬼簿续编》评价此剧曲辞为:“骈丽工巧,有非他人所能及者。”剧中的曲辞,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对仗工整,其语言运用颇有成就。

    此剧今存版本有《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本,其题目正名均作:“甚黑子花柳鸣珂卷,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另有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四集据《元人杂剧选》影印本、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本、王季思等编校的《全元戏曲》本及《全元曲》本等。

    《对玉梳》《萧淑兰》《玉壶春》三个杂剧,反映了贾仲明戏曲中进步的爱情观。这在大力提倡封建礼教的元末明初,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附录: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双调·凌波仙】小令补挽吊词(之二):

 

吊于伯渊

    集成《鬼簿》老钟仙,录上名公列众贤。先生写上文华选,是平阳于伯渊。翠红乡、风月无边。花前醉,柳下眠,命掩黄泉。

 

吊李文蔚

    《石州慢》醉写蔡萧闲,《芭蕉雨》秋宵周素兰,《浇花旦》才并《推车旦》,破苻坚、淝水间,晋谢安、高卧东山。瑞昌县、为新令,真定府、是故关,月落花残。

 

吊侯正卿

    史侯心友艮先生,诗酒相酬老正卿。挽丝韁和袖雕鞍凭, 随王孙、并马行。《燕子楼》、么末全嬴。黄钟令,商调情,千载标名。

 

吊岳伯川

    老夫共汝不相知,《鬼簿》钟公编上伊。《度铁拐李岳》新杂剧,更《梦断杨贵妃》。玉京燕赵名驰,言词俊,曲调美,衰草烟迷。

 

吊康进之

    编集《鬼簿》治安时,收得贤人康进之。偕朋携友莺花市。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

 

吊王廷秀

    淘金千户甚风流,宝马金鞍称俊游。益都人物王廷秀,将《坑儒焚典》修,《草庵歌》和尚石头。驰花阵,夺锦筹,百世芳留。

 

吊费唐臣

    双歌莺韵配鸳鸯,一曲鸾箫品凤凰。醉鞭误入平康巷,在佳人、锦瑟傍。《汉韦贤》、关目辉光。《斩邓通》、文词亮,《贬黄州》、肥普香,父是君祥。

 

吊石子章

    子章横槊战词林,尊酒论文喜赏音。疏狂放浪无拘禁。展绣腹、施锦心。《竹窗雨》、《竹坞听琴》。高山远,流水深,戛玉锵金。

 

吊赵子祥

    一时人物出元贞,击壤讴歌贺太平。传奇乐府时新令,锦排场、起玉京。《害夫人》、《崔和檐生》。白仁甫、关汉卿,《丽情集》天下流行。

 

吊李好古

    芳名纸上百年图,锦绣胸中万卷书,标题尘外三生簿。《镇凶宅》、赵太祖,《劈华山》、全用功夫。煮全海,张生故,撰文李好古,暮景桑榆。

 

吊狄君厚

    元贞大德秀华夷,至大皇庆锦社稷,延祐至治承平世,养人才、编传奇,一时气候云集。有平阳狄君厚,捻《火烧介子推》,只落得三尺孤堆。

 

吊孔文卿

    先生准拟圣门孙,析住平阳一叶分。好学不耻高人问,以子称、得谥文,论纲常、有道弘仁。捻《东窗事犯》,是西湖旧本,明善恶劝化浊民。

 

吊姚守中

    挂冠解印汉逄萌,扫笔成章姚守中。布关串目高吟咏,《牛诉冤》、巧用功,扯诏谏、扶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冢,怨雨愁风。

 

吊张寿卿

    浙江省掾祖东平,蕴藉风流张寿卿。《红梨花》一段文笔盛,花三婆、独自胜。论才情、压倒群英。敲金句,击玉声,振动神京。

 

吊吴昌龄

    西京出世俊英杰,名姓题将《鬼簿》写。《走昭君》《东坡梦》《辰钩月》,《探狐洞》《赏黄花》、色目俫 ,《西天取经》、行用全别。《眼睛记》《狄青扑马》,《抱石投江》《货郎末泥》,十段锦、段段和协。

 

吊石君宝

    《紫云亭》《秋香怨》《曲江池》,《醢彭越》《哭周瑜》佳句美,《断岁寒三友》《红绡驿》,《雪香亭》《秋胡戏妻》。共吴昌龄么末相齐。柳眉儿《金钱记》,石君宝囗黑迹,禾黍离离。

 

吊张时起

    霸王垓下别虞姬,出塞昭君胡马嘶,牡丹事花月秋千记。与高文秀同闬里,同斋同笔抄冠。新杂剧,旧传奇,都一般风惨烟迷。

 

吊李时中

    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粱梦》。东篱翁、头折冤,第二折、商调相从,第三折、大石调,第四折、是正宫,都一般愁雾悲风。

 

吊李宽甫

    西台令史合肥官,局量胸襟怀抱宽。银鞭紫马驿蜚窜,宴秦楼、宿谢馆,肉屏风、锦簇花攒。金叵罗醉斟琼酿,青定瓯茶烹凤团,红烧羊码碯犀盘。

 

吊彭伯成

    筵前酒海紫金坛,席上筹行白玉簪,碧螺七宝玲珑嵌。囗囗囗囗囗囗, 囗囗囗囗囗囗囗。惜花心,做怪胆,绿柳阴府地潭潭。

 

    参阅书目: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8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录鬼簿续编》明·贾仲明(亦作无名氏),《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元曲百科辞典》袁世硕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全元曲》(上、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0050414

张英基 2016-12-01收集整理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