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的那点事儿

 江山携手 2016-12-01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由一起用餐开始的,比如说相亲、联谊、挖角晚餐、应酬、求婚……

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由一起用餐来维系的,比如说家庭聚会、同学会、姐妹下午茶、男子汉的烧肉会、苦闷上班族在下班后齐聚酒屋谩骂老板与客户……

当关系网、社会资源、人脉在现代社会被看得越来越重要,当餐桌文化不断兴起,二者的一拍即合则成为目前中国人社交的方式:饭局。应酬好饭局,就等于把握住了社交场合最为重要的环节。

餐桌上的那点事儿

餐桌是个大舞台

饭局并非现代社会特有的社交现象,而是古已有之。与西方相比,中国更讲究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在饮食上表现为一大家子围着一大张桌子,大快朵颐。在朋友和同道之间,则是若干风流名士聚集一处,同饮醇酒共享美食,诗画也顺带交流了。如果谁不来,就是没把自己当圈内人,交流议事自然也不会有他的份了。这是古代饭局社交的雏形。到了宋代,饭局一词正式出现,饭局社交延续至今。

现代社会的饭局衍生出了更多意义。办公室里搞不定的人际关系,到了餐桌上,借着推杯换盏,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电话里、谈判桌上玩不转的客户,就着美酒佳肴称兄道弟,签合同也就指日可待了;此外,想升迁、想拉关系,也少不了酒桌做中介。

饭局社交依靠“自家人”的心理俘获人心。几个人往餐桌边一坐,脱下了古板的西服,解开了拘谨的领带,这种貌似毫无势利感的场面最令人放松。没有了谈判时的剑拔弩张和硝烟弥漫,最家常的气氛就会使人放松戒备。当然,也有些人就趁着这种气氛谋得了平时可望而不可及的利益。

有研究表明,在吃饭时,人更好说话,更容易接受餐桌上见到的人和听到的点子。因为,人们通常会将愉快的感觉和正面的态度与美食联系在一起,如形容快乐时常用“像吃了蜜一样甜”等等。在心情愉悦时,人会变得更加通融,什么事情都容易谈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饭局社交。

此外,“吃人嘴短”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吃了人家的饭,出于补偿心理,必定会降低心理底线,应承下对方的要求,有时也可能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愈来愈多的公务、商务人士相信,餐桌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餐桌上,陌生人可以由不熟悉变得熟悉,一直心怀戒备的人相互之间也可以变为知己。即使是简单的一餐,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餐桌交际要有度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春秋时期的管仲更明确地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吃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得到了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礼义廉耻这些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和发展起来。通过吃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而礼仪传统正是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不夸张的说,吃将人类的生理需要,转换成了一种社交手段、一种精致的文化现象。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几乎可以说只要有求于人,便都能以“吃”开场。违章开车,要办个饭局拿回被扣牌照;新员工入职,要办个饭局请领导同事“照顾”一二;孩子考上好学校,要办个饭局以表庆贺;入院看病,要办个饭局犒劳医生……凡是涉及社交都能归结到请客吃饭上。离了饭桌,离了请客吃饭,想在中国社会行走真是举步维艰。

都说餐桌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考验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和处事能力,美味佳肴似乎能够唤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迅速拉近同桌共食者的关系。

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貌似融洽的人际关系认同,所谓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友谊、生意和交易,最后统统绕不开餐桌。懂得社交的人不会真正把饭局当作单纯的吃饭喝酒,因为,每一场聚会下来,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社交关系信用卡添上一笔不等值的金额。

在中国,饭局不是简简单单的填饱肚子,它常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关联在一起,滋味勾人心魄,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餐桌社交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能滥用。饭局最好用来增进感情。倘若你和别人闹矛盾,或者别人帮了你,你需要表示感谢,或者想和对方走得更近些,或者与许久不见的亲友聊天,或者和客户增进感情等,不妨一起吃顿饭,这会让对方感到你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所有问题都容易解决了。

千万不要把饭局完全当成谋私利、拉关系和攀龙附凤的工具。这会让你一有事就盘算着请客吃饭,会损耗心理能量,容易心灵枯竭。

透视餐桌潜规则

餐桌文化、饭局社交堪称是中国自古以来官场、商场文化的精髓所在。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中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楚。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对于他们,吃饭只是办事的成果。

餐桌社交是一门学问,掌握技巧不容易。但其实布设一个好的饭局,不一定非要花费多少钱。组织一个饭局,必定先要想好要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也都很关心你还邀请了谁,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其中有没有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没有和自己很投缘的,以决定去或不去。而这些事情,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就考虑完成的。

可以说,吃饭就是办事的工具。既然作为一种工具,必然就有一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老同学之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着现任女朋友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饭局,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饭局,是不能带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出席的……另外,决定饭局的档次不是请客者的阶层,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轻重。越重要的事情,饭局档次也就越高。而非功利性的朋友聚餐,反而会选择小餐馆,显得更加随意。

餐桌社交离不开饭桌。有人说,中国的饭局是世界上最繁文缛节的饭局,比如“排坐次”。凡是饭局都有主座,主座是指正对门口的中央位置。主座一定是主人来坐的。主座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主陪”。主宾和副宾分别坐在邀请人左右两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通过分配座位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座位安排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映射。

还有一种宴请,体现了餐桌社交的真谛,那就是老板宴请将被辞退员工的饭局。老板在这种场合一般会点“炒鱿鱼卷”这道菜,其寓意就是暗示员工“卷起行李卷走人”,简称“炒鱿鱼”。老板通过这道菜表明要辞退员工的意思,员工参加了这样的饭局,自己提出辞职,避免撕破脸皮。一顿饭能起到如此的作用,足见餐桌社交的功能之广。

餐桌是一个万花筒,姹紫嫣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饭局上的事情,可大可小,却也能折射出芸芸众生相。



(徐维青 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