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知道你也会有一条自己的路

 魚悦的图书馆 2016-12-01



大咖们对这个行业高谈阔论。而我整场听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姑娘的提问。她问的很实在。她说自己在一所不太好的大学里读心理学本科,80%的师兄师姐毕业以后都去做销售了,老师都劝学生们做现实一点的打算。但她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以她的学历背景,毕业以后恐怕在北京连一份像样的实习都找不到。


她很迷茫,想知道这条路究竟该往哪里走。


一位大咖回应了她的提问。他说有这份志气非常好,他非常感动。他说出身不要紧,主要还是看自己学得好不好。慢慢来,只要学到本事,市场需求很大的。另一位大咖说,学心理咨询永远不会赔本,就算以后不做咨询师,对自己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大咖们说的一点都没错,但不一定能帮到这个姑娘。她毕业该去哪里实习呢?没有人真的指出一条明路。我们在台上议论行业格局、分合大势、风口浪头,对于一个普通从业者的基本需求,我们却闭口不谈。


其实,这不能怪大咖,怪只怪姑娘问错了人。问任何一个领域的大咖,现在领域里有哪些机构招实习生,招收标准如何,他都未必知道。何况,大咖在这个场合里,任务就是展现自己对行业的宏观理解,而不是帮从业者解决具体困难。就算这些问题也是行业大局的一部分,大咖们真想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自己开小会讨论,或者向上位者反映民情。这种公开演讲有什么用?


但我也理解姑娘的心情。她遇到了困难,当然要尝试各种办法。同样的问题也许她问过很多人,没有人给她期待的答案。但提问这件事本身,对她来说就是此刻最尽力的尝试。我博士毕业以前,有一天导师跟我谈留校,我冲口而出:“就大学老师的收入,怎么买房?”她愣了一下,说:“房子,我倒是没想过……”不用说,这个回答让我很失落。我心里有一点盼望她胸有成竹地告诉我:“房子有办法,我现在就告诉你怎么办”。——难道我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幻想吗?难道我不知道跟导师谈买房的事既无来由又无意义,而且显得有一点可悲吗?但那段时间,我正被住房焦虑困扰着,无可摆脱。不问一句,我又能做什么呢?


现在回想,我有一点感激导师当时的回答。她的无助和无奈让我顿悟,这些问题终究只能靠自己面对。虽然痛苦,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三五年以后,这一层领悟对我来说影响深远。更糟的一种情况是,她明明没有答案,却用乐观的语气跟我谈风口啊,需求啊,机遇啊,然后鼓励我:“绝对没有问题!”


那未必是骗我。就像台上的大咖也不是哄骗台下的小姑娘。但是他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对身居高位的人来说,他看到的就是前景和格局,十年前怎么样,十年后怎么样,每一万个人当中应该有多少心理咨询师。但对于金字塔底的人,他听到这些话,思考的仍然是一万个人中怎么还没有一个来访者约我。


我们开会的地点是在北京的建国门,毗邻长安街,大楼的顶层有漂亮的旋转餐厅。从那里望下去,可以看到高楼大厦之间,夹着密密麻麻很多低矮的小楼,平房和小巷。多年以前我从其中一条小巷走过,背着一沓文凭和证书,想找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应聘做兼职。因为学历还不错,好几家工作室愿意要我,条件都差不多,正式开始做咨询之前,先要每周义务接一天的电话。倘若真的有人打电话想做咨询,就把他们约成我的来访者。有一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我,这一天其实就是坐在这里,随便做自己的事,“反正也没什么人会打电话”。


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把这些事当成笑话来讲,说明我也在这条路上混出了一点名堂。但因为有这点名堂,就有资格可以指教当年的那个我吗?“不要紧,慢慢来,该有的都会有。”说这种话,对当年的我就有帮助了吗?


不会,该我面对的问题,还是一个都绕不过。


那天我讲完这些事,有观众私下问我:“您那么高的学历,当初都那么艰难,是不是说明这个行业真的不太好?”我半开玩笑地回答他,这跟行业好不好没有关系,跟我的年龄有关系。他的眼睛亮了一下,问我:“多少岁以后就好了呢?”


我能感受到他的焦虑。年轻人身上多少都有这种焦虑,但是总体来说,想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外明显一些。大咖们说,心理咨询是一份越老越吃香的职业,这我同意。但这就意味着一个年轻人从起步学心理咨询开始,到他(她)变得“吃香”之前,要坚持十年,也许二十年的不吃香的历程。这段路必定很辛苦。但究竟有多辛苦?有什么快一点的走法?恐怕并不存在一定的答案。


说是一条路,每人的路线都不尽相同。提问的姑娘说她们系80%的毕业生都转了行,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坏事。首先,不管学什么专业都有可能转行。转行说明一个人在为自己做打算,他一定是在当前条件下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其次,作为职业来讲,销售更锻炼人,挣钱也更容易。第三,谁说一辈子只能做一种职业呢?做了销售,将来也随时还能再转回来做心理咨询。


我相信一定有销售转行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正如有演员转行的咨询师,技术转行的咨询师,企业管理转行的咨询师,甚至有特种兵转行的咨询师,也有像我这样,别的职业都没做过的咨询师。每个人的路都有其不可复制性。和我同一个导师的武志红老师(当晚他也在论坛里),年轻时在一家报纸做编辑,做着做着,就做成了心理咨询师,还很成功。这是他的路。但我们不能由此给新入行的人建议:“你不用找地方实习了,你现在最好给一家报纸写稿。”


心理咨询师是一份高度个人化的职业。当然在今天的社会,这句话也适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这就是说,在你二三十岁刚出道的时候,你看不到以后的路,你甚至都不确定有没有那样一条路。你无法参考前人的路线,多少岁评副教授,多少岁升教授——在很多行业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一套框架。我在北京见过不少做自媒体的年轻人,他们年纪轻轻,稚气未脱,梦想着(或者已经实现)一个月广告收入几十上百万的生活。他们说自媒体来钱很容易,有手机,有电脑,能写字,会用表情包就够了。写出几篇十万加的爆款,就有广告找上门。


他们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对未来也没有太多规划。我有时候会想,等潮水退去,这些人会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活下去,而且会活得越来越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未必都可以发财,但一定各有各的活法。十年之后,每个人回首十年前,都会感慨自己这条路走得曲曲折折。走过了,才发现居然是这样走的。而十年之后的年轻人,仰望这些前辈的经验,也同样看不清自己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


没必要一开始就锁定自己一定要怎么样。


“我一定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我听过很多年轻人这样说。而我通常问他们:“你都没有做过心理咨询师,为什么那么确定?”很多人回答我:“因为这个职业可以帮助到别人。”如果再问:“帮助别人为什么那么重要呢?”他们就会说:“这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有意义。”这句话太正确了,但正确的背后隐藏着一层不正确,我再问一句:“所以你帮助别人,其实是为了帮自己?”


帮助别人的人,通常都会感到自己的强大,有价值。但是这让接受帮助的人怎么感觉?所以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第一课,就是不要把自己当救世主。我们做本分的工作,这些工作会有多少被对方拿来自我帮助,那是对方的事。把对方看成非帮不可的人,离了我们就很难活好,这种看法非常粗鲁,而且也不正确。有一些大咖动不动就说,这个时代有病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你可以判断他是不是一个自恋的人。不自恋的人会说,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是我们行业的发展机会。而自恋的人会说,我们行业必须赶快发展,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这个世界曾经没有心理咨询这个职业,大家也都活得不错。之所以说这个,是想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是照顾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有健康的关系,有闲暇的时间用来学习。这是第一位的考虑。不必用别人的福祉绑架我自己的道路选择。我不做心理咨询,也不会有一个人因此沉沦苦海。假如真的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就不要把“成为心理咨询师”这件事看得那么“一定”


十年二十年以后,你总会发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说来或许残忍,或许不甘心,但认清这个真相,大家都会轻松一点。


毕竟世界这么大,潜在的机会还有这么多。


只是谁也看不见这些机会藏在哪里,也看不见未来的自己会怎样因缘际会地找到它们。作为一个台上的“大咖”,我同样告诫自己,我没有那么重要。或早或晚,年轻人都会像当年的我一样,明白大咖都靠不住,该走的路还是只能自己走。就像提问的那个姑娘,她一定还会继续问,继续收获无用的回答,直到自己在毕业时做出选择。我指不出她的路在哪,能做的只是说出这些想法,并且作为一个号称“百万粉丝”的大号,邀请更多的人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走到你现在的这条路上


如果你没想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可以看看别人怎么说。但你知道,你自己的路一定会与他们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