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经常给自己测心理年龄,可你知道你的耳朵多大年纪了吗?

 残云伴鹤归 2016-12-01



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小编这几年成了一个十足的耳机狂魔,在大街上、地铁上,只要有机会就会戴上耳机进入自己的小世界,甚至出门不带耳机就会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安全感。直到有一天,小编在马路上和家人打电话时来不及整理耳机线,突然发现手机调到最大音量还是听不太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几年前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对本校学生进行过一项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年轻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年老的耳朵——学术用语是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并且现在有着这种症状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更有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青少年约占50%!




很显然噪声性听力损伤是由于耳朵长时间承受过大声音导致的,属于听力下降的一种病症。听力下降之所以成为了年轻人的家常便饭,恐怕耳机难逃干系,所以小编觉得有必要普及一下耳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引起噪声性耳聋!


现在市场上的耳机一般分为一下几类:

耳罩式耳机

耳罩式耳机佩戴舒服,主要是因为耳罩把整个耳朵罩起来,不会压迫耳膜,又能保证低音。另外,耳机衬垫采用特殊材质,如羊皮,可以增加佩戴舒适性。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耳罩式耳机比较笨重,不便于随身携带。



耳塞式耳机

耳塞式耳机,其外径大小和材质对耳朵佩戴影响很大,外径越大泄露越少,但是佩戴时间长,会引起耳朵疼痛。耳机外缘材质越硬,佩戴就越不舒服,所以外径16.3cm为普通耳机的佩戴尺寸,较好的耳机外缘是采用硅胶材质。

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主要是把耳塞塞入耳道,使密封性更好,低音更强,但是往往会伤害耳膜,因此不能长时间佩戴。


首先我们要清楚选择耳机的时候最根本的原则——耳机的形式不重要,隔音能力才重要。




我们的耳朵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声音捕获系统,大体上可以像上图分为三大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当长时间处于在高分贝声音环境时,最直接的伤害便是内耳,高音或是噪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令毛细胞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而一旦毛细胞坏死是无法逆转的。




一般我们认为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以被纳入噪音。可实际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机长时间的播放超过90分贝的音乐而浑然不觉。更可怕的是,长时间播放过大的音量,并不会带来立刻的痛苦。于是疾病趁虚而入——我们一次次的微小损伤最终酿成严重的噪声性听力损伤。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长期佩戴耳机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长时间戴耳机会使人不再习惯听自然界的声音,必须要高音量、强刺激的声音才能引起注意,其危害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大的损害。长时间戴耳机会导致使用者逐渐自我封闭,对外界漠不关心,典型的表现是自我意识极强,对人对事冷漠,拒绝接受周围的事物。




在美国有一组数据显示戴耳机走路更容易遇到伤害——科学家分析了从2004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这6年中共有116人由于耳机而丧生或严重受伤,2004~2005年间死亡或受伤人数是16人,而2010~2011年间这个数字升到了47人——整整翻了三倍,戴耳机受伤的人中67%的人年龄低于30岁,且大约1/10的案例中受伤者年龄低于18岁。这也再次证明了使用耳机的人由于注意力分散可能会出现所谓“非注意盲视”,即对外部刺激的注意力降低。这可能会让人们在过马路时不那么关注交通。


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耳机以保护听力呢?


1、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并且尽量调低音量。


2、切勿长时间使用耳机,一般来说,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2~3个小时(如果音量较大则务必控制在1小时之内)。而带着耳机睡觉是个不良习惯。


3、在室外如果很嘈杂应拒绝使用耳机,如果一定要用,请使用隔音效果较好的耳机,从而音量不会过高。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可以手动设置最大音量的上限,可以以此作为自己的警戒线。


4、如果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