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成非遗,因为美得不要不要的

 汐钰文艺范 2016-12-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如今入选“非遗”了,网友们纷纷点赞,老祖宗的智慧让我们当代人又自豪了一把。


一提到二十四节气,估计很多人本能地就会背出那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人眼中有着独特的美,不但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更成就了诸多艺术作品。在古代的诗词中,几乎每一个节气都能找到相应的诗句。而要领略这些节气更多的美,还要翻翻下面这几本书。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文津图书奖获奖之书!当你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生活,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二十四节气,就是大自然母亲说给我们的语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用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画书形式,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的趣味。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这本书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其妙处在于以二十四节气诗词为针,用散文的笔法串联节气,将民俗故事、典故、日常琐细等融入其中。那种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的生活,听起来近似梦话,却并不虚幻。渐行渐远的,其实是生活在浮躁都市里那颗浮躁的心。正如《时光印痕》的作者沈善书所言,古人的节气光阴静然美好,就好似是一味药,能疗解烟火红尘里的繁喧,让越来越浮躁的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感知节气变迁的流年生活。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上面那本写节气是文字美,这一本完全是画面美了。青年摄影师林帝浣透过掌中的数码相机,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觉“节气歌”。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从这些镜头下的瞬间让我们再次回味一年中的季节变换。


摄影师林帝浣深受中国绘画审美影响,非常讲究画面布局,注重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追求空灵之境。尤其是那些山水作品,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这当然跟他的中国画功底有很大关系。近景远景交相辉映,留下大片空白,于恰当位置拿豆大的一飞鸟、一舟楫、一人物剪影点缀,虽其形小,但其动之势、人之气对整个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动静皆宜,虚实相生。其实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的四季吗?






《微读节气》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必备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