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淇县地名和民间故事看殷纣王

 198912春 2016-12-01

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纣王,将纣王生前的作为化为地名和故事,甚至神话,代代相传。往事越三千年,至今朝歌大地、淇河两岸,还有许多纣王的遗迹,流传着许多纣王的故事。  

     纣王在朝歌及其附近留下遗迹有二十多处,如纣王城、纣王墓、纣王殿、鹿台、钜桥、朝歌寨、鹰犬城、社稷坛、交卸、纣饮马池等等。完全可以画一个殷纣时期的地图。  

     关于纣王的故事也有十多个,如《犯凉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传说,纣王在深山里(今纣王殿)练兵,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很惦记他,於是就不顾即将临产的身孕上路了。走到今大石岩西地,感到口渴,便在一条小溪边喝了几口凉水。再往西走不多远就觉得肚子疼起来了,又走了一段,疼得不能再走了,于是找了个山洞住下来。过了一会,小产了,生下一个男婴。可是,孩子死掉了。於是将小儿埋在就近的一个山头上。墓早己不见踪影,但人们今天还称这个小山头叫太子墓,生太子的山洞叫圣贤洞,喝凉水的地方叫犯凉水。其他如《哑叭庄的故事》,讲的是纣王一句话,直到今天这个村里的青蛙都是哑叭,不会叫唤。《无核枣的故事》,讲的是纣王一句话,直到今天这类枣都没核。《金牛岭的故事》,讲的是纣王得到神牛的帮助成就事业的故事。
朝歌人甚至以纣王为骄傲。有时会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坐过皇帝。还形成两个朝歌特有的歇后语,形容某种东西坚固,就会说“殷纣王的江山——铁铜一般。”还有一个歇后语是“殷纣王的儿子——别子(或死别)”  

     象纣王这样,一个国君在死后被骂了三千年,然而却留下几十个遗迹和十几个民间故事,当地人不常常对其津津乐道,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些地名和故事中,不仅有纣王的地名故事,还有他妻子、儿子、女儿甚至孙子的地名和故事。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比是鉴别的有效方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妨把纣王和卫作一对比。  

     纣王都朝歌仅三、五十年的时问,卫都朝歌却有四百年。纣王留下了许多地名,卫国基本没留有下一个。朝歌人根本不知有卫。一个殷纣王人们记住了三千年。卫国在朝歌历十四世十七位国君,更有历来被称颂的卫康叔和卫武公,但人们却没记住一个。人们把武公祠叫成“五更丝儿”。康叔祠周边的群众不知康叔祠为何庙。连卫懿公好鹤,当狄兵打来时,人们都说,鹤有本领、有爵位,让鹤去抵抗吧。这么有趣的故事都没流传下来。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修志的需要,旅游的需要,少数人开始研究卫文化,并逐步扩大。但直到今天仍是县城里有些人知道了卫,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还不知卫为何物。纣王留下许多民间故事,而卫国一个也没有留下。对比之下,谁活在人民心中,谁死掉了,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