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百合仔 2016-12-01

文/李昱坤

作为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画家,翔萍对“意高韵古”的理解不深,但是很独特,她有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那理解包含了她对生活的全部感悟,由于另辟蹊径而不可复制, 艺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梅》 李翔萍

她不如一些年长画家处世的老辣,也不如一些艺术家圆融,艺术于她而言,更像是生活方式,比如她今年二十五六岁,从刚毕业到结婚生子,身上始终有种淡然满足的气质,这种气质,按照夏加尔的说法,叫做“诗意”。按照世俗的说法,叫“画痴”。

其实也可解释为“清晰”,她的画,她的人,甚至她的言谈,每一句话都很“清晰”,再无多余的杂质。再例如她对工笔画这种特殊画种的理解,一样是“意高韵古”,但什么才是“意高韵古”,她说是返璞归真。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一》 李翔萍

毋庸置疑,文字工作者从经验的层次而非超验的层次去把握艺术作品,就会把作品中超验的、抽象的魅力抹杀。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凝结数千年经验的传统“工笔”作品时,观感所能满足的,也只是种“惟恍惟惚”的视觉体验,取得的经验各自并不相同。翔萍对那些“意高韵古”的作品所理解的角度,是她独有的角度。从这个层面上说,“清晰”当然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面貌。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二》 李翔萍

工笔画讲究“格物致知”,这是理学的精神,“格物”就是接触并研究事物,以追求“精微”,“致知”是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最终从杂芜的知识中去粗取精,提炼出形物的形态,正是她所说的“返璞归真”。《云麓漫抄》记载宋代画院考试的标准:“笔意简全,不摹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对于一个当代的工笔艺术家,这并不难做到,然而做的好却不易。与翔萍相识近十年,我目睹了她的进步,那是一条清晰的脉络,在这条纯粹的艺术道路上,她做得越来越好。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三》 李翔萍

和很多艺术家一样,她科班出身,接触了画论、艺术史、素描等系统的训练之后,她选择了中国画。那时的中国画,是个泛指的概念,其中包括工笔。她真正接触到工笔,是毕业前夕。她说她突然喜欢上了工笔画的细腻。那时她的其中一个老师说,你一个女孩子,学会欣赏就够了。这是一种普遍的境况,同样作为画家,女画家的艺术生命往往较短,她们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坚持下来的女艺术家,往往因为对艺术带有纯粹的热爱而受人尊敬。那时的她正是凭着这份热爱,清晰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她接触了宋画,大量临摹,从中汲取营养,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根基。她不只学会了欣赏,也凭着自身的痴心和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成为艺术界一道新起的景观。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网事》 李翔萍

她的近作《网事》系列,富有妙意。蜘蛛网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常与单只的蝴蝶一同出现,营造出“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的意境。她或许想以此表达对当下自我状态的一种诠释,画如其人般简单清晰却不失气质,格调高夐, 灵趣蔼然,空灵,精致,用色明快,简单中可见精神,“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很多见不到的景象,似乎一并存在于画中,终只剩下残阳炙影,蛛网败塘,却总出现一只代表希望的蝴蝶。似乎婆娑世界终归于宁静,仿佛她亲自聆听过尼采的告诫:“你必须是一片浑沦, 才能产生出跳跃的星辰。”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五》 李翔萍

画面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那网。她说网代表“迷惘”,这简单的两个字却有十足的份量。同类蜘蛛网的题材较为少见,而即使出现,也不同于她这般表现的方法。她是在不断尝试当中。用墨线略略勾出轮廓,似乎又泼水淋漓,出现这种似真似幻的效果。每幅画的面貌都有不同,但同样成功传达出一种迷惘的情绪。这看得出她的追求。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七》 李翔萍

《蓝色》系列是一组形式感较强的作品,扇形的画面内可见梅花、芍药、牡丹等传统元素,也能看到玉如意、茶叶铲等物像。对于画面中的蓝色,如画家所说“是瓷片又不是瓷片”,图像并置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通感”的淋漓。这和劳森伯格的集成艺术异曲同工,画面中青色(蓝色)的纯度很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确,“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为画面形式感感观层面的刺激,它所依托的是画面的内在,这是一种当代艺术家“意高韵古”情结的体现。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八》 李翔萍

她做过很多尝试,以禽鸟和静物居多,她说那是借物喻人。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力透其中。从《网事》和《蓝色》系列起,她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是每个画家都所期望的蜕变。清朝画家王概曾经说过“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画”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方法,这句话道出了真谛。传统经典(范式)赋予权利,有了权利就有了画法,然后从实践中摸索出的法的积累使得“无法胜有法”,自然会“化解”得出自己的艺术语言。翔萍就是按照这条路,从传统中来,接触历代大师,接触大自然,摸索出一套方法,而后不断尝试改进,最终得出心源。当然,她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她要表达的东西很多,艺术行路慢慢,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为艺术而艺术是句空话,为真、为善、为美而艺术是我追寻的信条。”这是她的座右铭,在她“清晰”的人生当中,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真、善、美,所以她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未来,自然是不可限量的未来。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蓝色系列之九》 李翔萍

翔萍是个很安静的艺术家,始终有种诗意的真实,这种气质始终伴随着她。“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她很谦逊,聊起她的艺术她总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对同行和前辈的艺术中好的地方如数家珍,她说那是她该学习的。这并未影响她的优秀。清代文人沈德潜的《说诗碎语》中有一句话说“有第一等襟抱, 第一等学识, 斯有第一等真诗。”在她的工作室里,艺术家的画册林林总总,这种清晰的艺术需求自然使她难免会不断进步。她也是个很刻苦的画家,她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这是作为一个年轻画家最为难成可贵的品质。她的生活如同一湾清水,波澜不惊,这是她“意高韵古”|的方式,就像那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如何她都是她,以自己的面貌呈现,哪怕是浓妆或淡抹。所以她关心流浪的小猫小狗,研习佛教,广采博取。她有个刚满一岁的女儿,作为生命的延续,这对于她而言,当然是生命中一种如期而至的满满的幸福。

个人简介:

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翔萍

李翔萍 (艺评网合作艺术家)

1988年生于河南信阳

现定居山东济南

2007年-2011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3年结业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创作班

2013年-2014年进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师从著名画家王天胜、刘新华、王冠军、方政和余兴亮等

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天津梵境文化艺术传播公司特聘画家。济南夫子书院特聘国画教师。

2016年作品被收录《中国工笔画家艺术研究》一书。作品多次出版,被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参展记录:

2014年

作品《网事》入选中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展

作品《网事》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

《寻素》入选金陵文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出版著作:

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日照市委宣传部 2014.4

金陵文脉2014年全国中国画展览作品集 南京出版社 2014.8

中国工笔画家艺术研究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16.10

【艺评云图】http:///artist/554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