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学套路深,步步要看真!

 阅读署 2016-12-01


又到一年留学申请季,如今出国(出境)留学已是一件平常事。本文作者曾经通过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读研,也在国内一家知名出国考试培训机构担任过主讲老师,深知留学市场鱼龙混杂,每个环节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套路……

天价课的猫腻

留学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有一万名学生出国,那么就有五万名学生参加托福、雅思考试,有十万名学生参加过针对这些英语考试的培训班。

纵观留学培训班的价格,从一两千元的网课,到三五千元的大班,到上万元的小班,到三四万元的“一对一”课程,再到十几万的“VIP精英计划”……为什么针对同样的考试、接受同样的培训,其学费能差出上百倍?

我教过40人大班,6人小班,也讲过一对一课程。其实百人大班与“一对一”私教课程所用的师资水平几乎没有区别,支付给老师的课时费也几乎一样。虽然人数越少价格越高,但通常会让刚入行的老师教“一对一”课程,对内的理由是这些老师缺乏教学经验,无法驾驭大班,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大班学生可能给予的指摘。对外则宣称这些教师有耐心、善于与学生沟通,当然绝不会告诉学生及家长,他们是新入职的教师。

大班老师一般不愿意带“一对一”或小班课程,一方面他们认为做私人辅导缺乏成就感,同等时间内“伺候”一名程度弱的学生还不如同时教一群程度好的学生。程度好的学生群当中,出成绩的可能性比小班要大,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声誉。大班老师大多是有教学经验的名师,可以应对学生各种刁钻的问题,相应地,工资也更高。

课程的价格,主要与校区装修豪华程度、对教辅资源的占用程度(如配备的课程顾问、学习管理师等教学辅助人员,以及对教学设备的占用)以及对教师时间的占用有直接关系。我建议如果预算有限,且个人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同学,应选择知名机构的大班,如果觉得大班跟不上,不妨尝试购买网络课程,因为网络课程在购买后可以多次播放,便于复习、巩固。“一对一”私教本质上是中期销售,他们通常善于和学生交流,像“知心姐姐”或“暖心欧巴”一样和学生保持近距离沟通,不时把学生的情况反馈给老师以及销售主管,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以及营销策略。

词汇量不够,就洗洗睡吧

在为学生讲授托福阅读课程时,我发现一些人的词汇量连大学四级水平都达不到,这样的基础,纵然接受半个月高强度的托福阅读培训也是徒劳的。必须在上课之前背下托福10000词汇、GRE红宝书至少2/3词汇。因为培训机构开设的备考课程多数是讲授出题套路和答题技巧,适合有一定词汇、语法基础的学生。

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在达到8000词汇量并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的情况下,再开始托福备考,是最合适的选择。备考周期一般在4~6个月为宜。GRE备考周期可以长达8~12个月,因为考试中高难度的学术阅读蕴含复杂的逻辑与词汇,这并非单纯提高英语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掌握学术英语的论证方式。

从近年的考试命题趋势来看,GRE,GMAT以及LSAT考试考察的重点并非英语本身,考官似乎更看重个人与北美文理学术、商学、法学等学科所要求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契合程度。据我观察,很多标准化考试中得到高分的学生,不一定英语水平最好,也不一定专业能力最强,但往往与北美研究生院所欣赏的那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最契合。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足够强,可是GRE考试怎么考也考不到高分,那可能意味着你并不适合北美的学术套路,也许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是更好的选择。

有志于报考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研究生的同学应准备雅思考试。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攻克雅思考试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考试细致、精确的“套路”,比起北美考试来,英国更在乎的是规范、严谨、流程化。许多英系高校之所以可以仅凭雅思成绩决定录取,其理由是能在雅思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已具备驾驭英系高校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雅思考试不仅测试英语水平,更测试考生与英系高校学术规范之间的默契程度。

想报考北美硕士、博士的同学,建议先考GRE再考托福。GRE有效期五年,托福有效期两年,且GRE难于托福,先考GRE再考托福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觉得自己英语基础离GRE需要的水平相差太远,也可先考托福再考GRE。

“躺进”专业去不得

留学申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借助咨询机构(留学中介)来进行申请,我就帮不少学生做过留学申请。我清楚中介作为盈利机构,在推荐学生报读专业时,必须要将自身的盈利可能性考虑在内,而中介所推荐给学生的申请项目组合,往往是中介机构盈利最大化的组合,却未必是最适合某个学生的组合。

国外大多数硕士专业是不提供奖学金的自费项目且学费不菲。一些学校为了广开财路,大肆扩大硕士生招生,如美国某著名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一届居然招收了300名硕士生,英国部分高校的一些硕士专业甚至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只要语言成绩够,足额交纳学费,均可录取。客观而言,人数多、录取门槛低的专业并非“不好的专业”,事实上这些专业很可能也有不错的教授在参与授课。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确会影响这个项目的质量,低水平毕业生在社会上参与工作的表现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这个专业的口碑。

中介喜欢推荐的“热门专业”有时是“躺进”专业,比如英、美、澳、新一些高校的统计学、会计学、市场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国内家长眼里是“好就业”的专业,留学中介机构也往往会把这些专业包装成“高洋上”的专业,宣称这些专业毕业后市场需求量大、容易在当地找实习甚至找工作,于是捕获家长的芳心。

此外,国外研究生院多数采用的是自由选课制,如研究生阶段规定的十门课程中,只有一两门基础性的方法论课程属于必修,其余均为任意选修。不少同学习惯按照国内大学的所谓“选课攻略”进行选课,譬如选择那些“给分厚道”的老师,选择那些期末考试容易、或者期末仅交一篇论文就能通过的课程。但国外的研究生学习是很有针对性的,一个硕士项目能够选修的课程可能多达几十门,以我较为了解的美国“国际传播”专业为例:可供选修的课程多达五十几门,可是毕业要求的课程门数只有八门(外加一项毕业设计)。在美国,学费是按照学分收取的,如果学分不够就需要重修或再修一门课,则要额外补缴八九千美元的学费。在没有辅导员给建议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我判断。

大众留学时代,出国读书(尤其是读硕士)本质上是支付高额学费来接受一场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海外培训,投入可能多达三四十万。要考虑清楚这笔投资的回报,最主要的是看它能否带给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开阔视野”不是一句空谈的话,如果去国外读书只是上课混过去,作业胡乱写,整天吃喝玩乐,美其名曰“深度体验国外社会生活”,背后是家长动辄几十万的投入,那么这种“留学”恐怕也失去了意义。

低就业门槛背后

不少留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会持这样一种观念:既然出去了,就别马上回来,至少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经验再回国。但如果在当地做的是与所学专业严重不符的工作,造成学非所用、大材小用,且因为在外工作贻误了应届生回国就业的大好时机,恐怕得不偿失。

有的留学生毕业后为了留在当地继续实习、工作,会出现因为签证快要到期不得不随便找到一份工作以求续签。一些国外企业或机构正是看到了他们求职心切,于是放出门槛较低、录取容易的岗位,变相压榨留学生。

我的同学曾应聘了香港地区的“投资顾问”岗位之后发现被骗。一些保险公司会主动给应届毕业生(不限专业)发面试邀请函,吸引学生到高级写字楼里参加面试,如语言、形象、个人素质方面无显著缺陷,有兴趣入职的学生都会被录取。录取时,有些公司在合同上写着“弹性时间、弹性收入”的条款,即不必来坐班,且底薪为零。员工的收入完全依照个人业绩来核算,如果完成既定销售任务则可领取一笔收入,如未完成,则无收入。这些公司还允许新入职的毕业生每月“预支”一部分收入,但如果离职时所创造的业绩仍无法与预支工资相抵,则需悉数归还这些欠款。这被一些香港学生视为“霸王条款”,可为了留下来继续找工作,以及受到“上不封顶”的提成诱惑,每年仍有相当一批留学生接受这种工作。

日本有一种名为“数据分析师”的工作,任何大学毕业生都可以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期进入一些IT公司做普通程序员,且有固定收入。这是一些希望在日本继续工作,但苦于签证到期无法续签的毕业生们得以暂时留在日本的权益之计。这种工作被一些留学生吐槽为“廉价劳动力”,不仅学习到的技能在其他公司难以应用,且工作内容高度重复、单调,对个人发展无明显帮助。

注:文章节选自《大学生》

留学全接触 留学人都在看

新浪微博@留学全接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