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霃楓 2016-12-01

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金融圈有乱象浮生,也有人情冷暖。那些用理性而有趣的文字勾勒出的金融,弥显真实动人。近日读罢董希淼所著的《有趣的金融》,掩卷深思,颇有感触。

金融的“现实”使人独具慧眼。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金融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关系抽象复杂,创新层出不穷,再加上目前金融本身正处于大变革中,从参与机构到运作模式,从风险构成到技术手段,均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即便是金融从业者很多时候也难以全部了然于胸,更遑论普通民众。于是,鱼龙混杂中骗子、强盗粉墨登场,妄图抓住这样难得的“掘金盛宴”。各类金融诈骗盛行,在经济下行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

《有趣的金融》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普通人看来难以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变为通俗的语言,耐心普及。书中有一章专门揭示金融骗局和各类风险,提炼出骗子公司和平台的共同特点,比如编造好故事、吹嘘高收益、号称大创新等,为缺乏金融知识、金融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大众,提供了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工具。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金融普惠”。

金融的“现实”使人正义凛然。正如欧阳修在《与颜直讲》中所讲,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尤其对于金融业的研究人员来讲,帮助社会大众甄别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不仅需要专业分析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更需要有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正义与勇气。通常,撰写金融评论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性价比却不高,吸引不了多少眼球,也带不来什么名利,远不如某些所谓“专家”的站台来得实惠。而且在揭示真相、理性发声的过程中,很容易触及多方利益,还得承担不小的风险,但这些都没有让作者畏惧。《有趣的金融》还汇集了作者关于银行发展改革的一些热点评论文章。其中部分观点比如对于银行盈利合理性的探讨,因为与社会上对于银行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不一致,而文章发表时遭受了网络上猛烈的围攻。但作者没有因为受到攻击而停止发声,而是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在笔耕不辍中逐步积累沟通的技巧与经验。

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金融的“情怀”使人虚怀若谷。《史记》有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写文章的人都有体会,若想打动读者,让读金者读起来轻松有趣,自己必然是轻松不起来的,要下大功夫:一方面要对所言之物甚为了解,才能去繁就简,讲得生动易懂;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形象的比喻、幽默的修辞,才能信手拈来。对于金融这样专业性强、概念抽象、晦涩难懂、关系复杂、变化频繁的领域,要将其普及于大众更是难上加难。

这本书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将金融变得妙趣横生。书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非常吸引人,比如“银行是弱势还是弱智”“你是否拿生命在刷卡”等,让人看了题目就不由自主地想读下去。所幸,此“标题党”当得并不彻底,文章逻辑缜密,有理有据,且在理性中增添了几分“辛辣”、些许幽默,味道更足。

金融研究圈前些年有一种模型至上的倾向,但往往因为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不够,模型本身就有问题,得出的结论出现很大偏差。还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动不动就搬出一堆舶来的理论,用貌似高深的语言来遮挡苍白的思想,用含混不清的逻辑来掩盖不可告人的意图。文章能让外行人不觉得深,内行人不觉得浅,才是大本事。

金融的“情怀”使人坚守始终。“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苏轼在《晁错论》中告诉世人在面对挑战时,秉承坚韧不拔之志的意义。从大处观之,对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而言,目前处于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新、挑战大,各种创新也格外多,非常值得去记录、去分析、去辩论、去判断、去思索。从小处着眼,处于大变局中的每一个小人物,眼下都处于焦虑和困惑中:经济上行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始失灵,很多金科玉律开始被打破,很多看不懂又不敢不懂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个经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如果能够在“解惑”这件事上有所助益、有所贡献,将是金融研究人员的无上荣光。

金融有现实,也有情怀,就看能否坚守正义,并将它变得有趣。

(作者胡婕,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同业处处长,原载《中国金融》杂志2016年第23期)

为什么普及金融知识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