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意的上段

 tjboyue 2016-12-02

杀意的上段

 

从前有个武士,不小心得罪了一位剑豪。对方提出用决斗的方式来解决纷争,出于自尊和荣誉,这个武士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接受了挑战。由于对方是远近闻名的大剑豪,这个武士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于是他向家人交代了后事,然后跑到自己剑术老师那里去告别。他的老师了解具体情况后,沉思良久,凝重地说:“对方实在太强了,我也没有任何让你获胜的良策。不过,我倒是有一个让你们玉石俱焚的办法,最差的情况也会让你不要输得太难看。你在决斗的时候,就用上段来迎敌。不要跟他争先,要等他先砍你。一旦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被他的刀划过的一刹那,就往下劈。运气好,你们可以同归于尽,或者你能重伤他。运气不好,起码你不会输得很难看。”武士听了老师最后的教导,瞬时豁然开朗,行礼后转身离去。

到了决斗的日子,双方没有什么废话,拔刀相向。剑豪胸有成竹,慢慢地接近武士,寻觅武士的破绽,然后一击定乾坤。武士面如死灰,心无杂念,慢慢举起上段构来应敌,心忖:“等下身体一疼就挥下来,一疼就挥下来......”剑豪看到对方以上段构应敌,怔了一下,然后鼓足气势向武士发起了攻势。武士不为所动,等着被剑豪砍中的一刹那就挥刀向下。这个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剑豪停了下来,观察了良久,突然收刀跪地认输,弄的武士一头雾水。矛盾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事后,剑豪对武士格外赞赏:“阁下的武艺如此精湛,在下非常佩服。是我失礼在先,请您原谅。在下自忖武艺不弱,但阁下的心竟然如此空灵决绝,让我丝毫找不到破绽。您的上段构,宛如不动明王般坚固,您的杀意让我感受到了您的心意,在下甘拜下风。”至此,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莫名奇妙地收场了。

这个故事是酒桌上魏老师讲给我听的。那个时候,我极度醉心于上段,魏老师就用这个故事启发我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练习上段。时隔多年,我才恍然发现,魏老师实在是高明,一开始就点到了上段构的要紧处,可惜我天资愚钝,迟迟领悟不到其中的奥妙。如果没有与对手同归于尽的杀意,看起来威力无比的上段,也不过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上段构是剑道五方之构的一种,国术又称“豹洗头”,有双手右上段,双手左上段,单手上段等变化。现代剑道普遍使用的是左上段,即左脚在前,内扣15°,两脚与肩同宽,身体略微向右,成自然体站立(因为击打时会同手同脚,俗称顺步。自然体有助于顺步发力,这是不同于中段构的地方)。左拳放于左眉毛上方约一拳的间隙,左拳的投影置于左脚大脚趾(国术称之为“三尖照”),右手置于百会上方或偏右处。两肘略微夹紧,以不遮挡视线为宜。以左拳代替剑尖向对手施压,从而营造出击刺良机。上段构或许是冷兵器格斗中最奇葩的技击结构了。这是一个完全放弃防守,主动留出空位给对手击刺的完全进攻型结构。上段的剑技也少的可怜,除了理论上的打落技,就只有出端技和拔击技来应敌。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剑构,却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家剑客,无论是漫画作品的夏木六三四,还是剑道界的传奇人物千叶仁,或是有痣青年正代贤司大神,一手上段绝活独领风骚。我有幸曾经在一次讲习会上与千叶仁范士八段对阵,被雷光般的击打击中了N次后,让我觉得,世间的成功虽然有很多偶然,但剑道八段完全不存在些许侥幸。

上段构的优势无外乎省略了举刀的过程,让击刺更加迅速,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防守性完全不比中段的稳固,单手技也难以像中段那样施展迅捷的连续技。尤其是在异常体育化后的现代剑道,中段的小动作击打已经进化到无需举刀便可击出的刺切技术,上段在速度和节奏上的优势已经非常不明显了,反而由于防守的弱化,给中段的应敌带来了许多可趁之机。那么,上段是否已然作古,变成了鸡肋般的架构么?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就在于前文所交代的,心意的转换。


上段也被称之为“火之构”,这个说法是相对于中段“水之构”提出来的。与中段追求的攻守兼备不同, 上段是完全侧重于进攻的架构,从一开始就必须以最积极的态度来迎敌。由于防守的虚弱和漏洞百出的结构特点,上段所追求的最佳击刺时机就只有出端(虽然有很多转移攻的击刺手段,但必须是建立给对手制造了强大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之后,才可能出现的击刺良机)。绝大多数的时间,上段构必须,也只能毫不吝惜地释放自己的进攻意图,从始至终地压迫对手来主导比赛场面,从而在对手不得以出手的情况下,抢先击刺。在气势上,上段构的表现也是极为露骨,不加掩饰的,如果你不动,我就会打你;如果你打我,我就会抢先打你;如果你跑,我就会追着打你。正是由于上段这种积极的态度,弥补了防守方面的不足,而气势上的优势,也绝不是通过技术上的优化便可以完全抵消的。心意上的转换,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异化,行为上的异化同时又会影响心理层面的运动,这就是上段特别值得研究的地方。


当然,上段的难点不仅仅是技术上与中段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集中力的培养。热爱搏击运动的人一定会对泰森的拳击记忆犹新,野兽般的气势,强烈的进攻欲望,决绝果断的迎击,这些画面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有练习过拳击的朋友就会非常深刻地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泰森之所以是泰森,不仅仅是技术体系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他的意志品质是如此超人的强韧,在长达12个回合的拳王争霸战中,能由始至终地贯彻压迫对手的战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集中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令人窒息的格斗环境中,从始至终需要保持超高度的集中力,抓住一切可以进攻的机会,防止对手任何具备威胁性的战术企图,既要斗勇,还要斗志。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普通人的脑部活动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极易发生过载现象,进而导致身体出现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呼吸短促,大汗淋漓,肌肉僵硬,手脚协调能力变差等等。另一个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的运动就是赛车,新手第一天上路之后的疲惫感,无一例外都是注意力过度集中后引起的脑部活动发生过载。更不要说赛车手们在高速行驶,驾驶环境恶劣的赛道上,还要保持超人的集中力进行细微的操作,这种承担压力的能力也是极为超人的。所以说,能由始至终地压迫对手,主导比赛场面,这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正是由于上段构的特殊性,迫使上段必须,也只能采取积极的进攻态势。一旦丧失集中力,中段就会有机可乘,用一连串疾风暴雨的攻势把上段构彻底打垮,这也是中段“水之构”所追求攻守兼备的可怕之处。


当武士以必死之心迎敌之时,心里早已放下所有执念,就等着身体一疼就往下挥刀,别无他念。剑豪并不知道武士的心意,因为盘算不出武士的战术企图,反而陷入思维过度集中的陷阱,引起脑部活动出现过载现象。或许,这种决绝的死意,引发了武士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杀意,而身经百战的剑豪读到了这个杀意,才弃剑认输了。当年有幸在讲习会上得到过千叶仁先生的指点,教我如何修炼上段,其中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准备好死了,你来吧!”


*******

作者:高岩,FIK剑道五段,原广州侍风剑道馆首任馆长,CKOU发起人之一。早年师从魏芳彬(教士七段)学习剑道。04年首届丽江杯剑道公开赛冠军,06年丽江杯剑道公开赛亚军。07年移居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剑道修行与理论研究。 现任West Sydney University Kendo Club 常驻教练。旅澳期间,曾多次代表Sydney University Kendo Club 参加大韩翰林院杯剑道公开赛等多项赛事,并2011年取得团体冠军,2012年,2013年取得团体亚军,2015年取得团体冠军。

********

点评:能够用广大爱好者都理解的中国哲理解释日式剑道竞技中精华所在是十分难得的行为,加之多年的实践体会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珍贵。为侍风教练鼓掌,如果有文章的赞赏金额会全部转发给侍风教练,欢迎留言交流。


世界冷兵器历史文化艺术 

古典风格冷兵器对抗竞技


三年积累,千篇文章,万名粉丝。

不媚俗、不驱利、不迂腐、不极端。

不借题发挥,不煽动舆论,

图文并茂、涉及广泛、深入浅出。

大部分内容为华语圈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