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市曾是中国首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何沦落为最小的地级市

 柳慕凌 2016-12-02


提起武昌,当今的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有“九省通衢”、“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区。但是在古代,武昌却指的是另外一个市。


这个市就是连接九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鄂州。


鄂州古称“武昌”,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鄂州在汉亡以后三百年内,一度是南朝最发达的经济中心之一。


但鄂州从两晋时期开始衰落,渐渐缩小为县城,加微信rs123451,看更多内幕猛料。直到建国后才重新成长地级市,也是现在中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想了解为什么它会“沦落”至些,就要知道当初为什么设置它,为此,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三国、南北朝时期的疆域图。


三国初年,孙权在鄂州建都,鄂州成为吴国的政治中心。但不到十年,孙权就将都城迁往建邺。


然后看东晋十六国时期。

再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和东晋末年基本相似,刘宋丢失了山东后,南北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变化。

最后是隋朝的疆域,也是鄂州在日后的一千五百年间,沦为县城的起点。

一、鄂州为什么会成为武昌郡?


早在公元209年,赤壁战后,孙权就曾和周瑜商量,在鄂州建都立国,作为“二分天下之计”的依仗。


可惜的是,仅仅一年后,周瑜就病故了,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他本人则在张纮的提议下,继续将建业当作大本营,后又亲率吴军攻打合肥。

然而,孙刘联盟遭受到曹军顽强的抵抗,仅仅攻取了荆州中南部,南北对峙的形势基本确立。


后来,刘备夺占四川,孙权和刘备围绕着荆州展开了或明或暗的长久争夺,最后以关羽的败亡而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举世著名的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的前一年,孙权在鄂州建都立国,武昌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置的,现在的武昌区,当时叫做夏口,是作为鄂州的卫星城而修筑。


夷陵战后,吴、蜀达成和解,魏吴的关系却渐渐恶化。于是在公元229年,孙权公开称帝,宣布脱离曹魏独立,又将都城迁回了建业。


孙权的这两次迁都决定,与外部军事压力是密切相关, 从中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武昌郡在成为商业重镇前,首先是作为军事重镇而存在,为抵御魏蜀两国,实现军事目的而设置。

二、为什么鄂州会沦落为一个小县城?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战略价值大幅缩小,这与另外一场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有关。


公元383年,符坚率八十七万大军南下,号称“投鞭断流”,但他在这场战役中遭到决定性的惨败,东晋军队一路北上,收复了淮河、秦岭以南的领土。


后来由于冉魏兴起,南朝又得到了山东,将南北界线再度向北推移。作为军事重镇的鄂州就成了内陆的一个郡,战略价值大幅降低。


其次是鄂州的地理位置,造成了供养鄂州的代价远远大于下游地区。


亲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来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业的发展非常缓慢,供养鄂州只能依靠官方的“徭役”。但在分裂期间,各国均奉行“先军政策”,如果再加上繁重的劳役,必然会引来广泛的不满,甚至是叛乱,大秦帝国就是一个先例。


在三国末年,为了抵御西晋,吴主孙皓曾试图将都城迁回鄂州,结果民怨沸腾。百姓纷纷传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民力的过度征用,迁都的巨大费用又造成国库的空虚,军事动员能力的减小。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内陆防务空虚,引发了来自国内的叛乱而非吴蜀的军事威胁。


第三点是来自武昌区的竞争


武昌刚刚筑城时,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辅助鄂州防务的卫星城。


随着武昌郡成为内陆城市,原本在鄂州屯扎的军队向北调度,数量减少,由此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缩小,鄂州在武昌郡内的优势地位,渐渐被交通更为便利的武昌所取代。


在刘宋时期,武昌郡从边疆大州划归腹地“省份”,同时将治所移到武昌,就是这一现状的体现。


最后一点,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修筑,这意味着造船业和水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武昌郡商业地位的削弱


于是,整个武昌郡加速衰落,经济重心转向东方的长江下游地区,加微信rs123451,看更多内幕猛料。和北方的河南。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开皇年间,失去战略地位的武昌郡就已经被撤治,大运河的开凿则使鄂州在未来的1500年时间里,再未恢复原来的郡级编制,直到1960年。


亲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