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松感——创新

 思植木 2016-12-02

         —— 创 新  

                                                                  广东 江门 叶以健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中,有一个著名流派的始创者叫素仁,其艺术特点,构图简洁清秀,树高瘦,是文人树相的代表者。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他的造型单调,型式不多。收藏家展馆中,韩学年先生对盆景艺术的追求,有独到的理解,在素仁流派造型上有重大的发展和创新。
      是日,我观看了2006年,顺德陈村世界盆景展及收藏家展,细心品味,尽情享受。笔者对岭南山松盆景情有独钟,有感。

    (一)形态创新。 素仁流派大多以高、瘦、直干(包括单干、双干、子母干)为主。讲究挺拔,纤瘦,忌臃肿,直干变化不大。而韩先生在上述的基础上,把直干变为有节奏的“直干”。造型选材,构图布局,不要求笔直,纵轴线近似“直干”即可。局部如有曲折,跌陷,甚至回旋更好。因为这样的高瘦“直干”更能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更能具备浓郁的奇特气息。见图照一的主干。(有关节奏感的论述,请参阅本刊1997年第4期30页〈山松树桩悬崖式下悬部份探讨〉)

      经上述的变革,本来平淡的素仁直干风格造型,就变得有活力,有动感。特别是山松素材,把它与自然界斗风,斗雨,求生欲望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松风、松格”的内涵就在这里。例如:图照一的〈〈松风、柳韵〉〉,树相高瘦,树干局部弯曲跌陷回旋,节奏感强烈。枝托简洁清秀,取用“柳格”的跌枝手法,一长一短笔直而垂下,形成弱节奏,与主干的强节奏形成反差,刺激视觉,加深印象,看后使人有奇特感,永记脑中。

    (二)意境创新。 抽象的意境因人,因物,因环境不同而变异。把抽象的神韵创新是困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普遍性,只要能跳出这普遍性,寻找到特殊性,并得到认可,就是创新。就拿韩先生的《松风柳韵》来说吧,刚劲的山松又怎能与阿娜多姿的柳枝对上号呢?韩先生正好利用“刚劲”与“温柔”的神韵,营造出强烈的反差。人们预想不到的东西,不就变成意境的创新吗?一般来说,“松风”大多比喻刚强正直,坚忍不拔的勇士风度,而“柳韵”洽与此相反。由于柳枝下垂柔软,随风漂溢,好像仙女舞动着彩带在空中游动,动感明显,所以,其意境神韵就在构图造型的强烈对比中表现出来。

      另及,树干的曲与直,向上与下垂,枝托的长与短,大与小,布局的繁与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运用了“反差”艺术的结果。(有关“反差”的论述,请参阅本刊载1998年第八期26页〈山松盆景艺术的“反差”〉)

    (三)简与繁创新。 素仁流派造型,以构图简洁枝托清秀为原则。一般来说,无论是单干或双干造型都是以“品”字托位布局为主,上下均匀为隹。但韩先生的山松造型主干大部份缺托(2/3以下无托),但主干顶端托位较密集,特显繁茂。这就是枝托简与繁的反差对比。

   山松造型,旧观念认为有底托为尚品,底托难求这与山松生态有关。因为在松林中底托密度大,养份不足会自然枯萎,另一方面人为削枝,为建筑用材生产须要,因此,能保留底托的只有在开阔的空间任其独立生长。韩先生崇尚自然,不刻意追求完美,从另一个角度来开创自己盆景艺术造型的新天地——随意的自然构图美。见照二、三。

     



   

(四)型式创新。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型式丰富,枝法多样,但其中素仁流派的型式比较单调,又大多是直干,横斜等自然大树型为主。而韩先生独创了素仁派的水影、悬崖式造型。难得的是以山松为素材,更加丰富了其型式造型的内涵,这个创新精神不可磨灭,见图照四、五。

我的观松感,创新的体会。






                                                                            2016-8-28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