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浅析

 闻天籁 2016-12-02
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浅析
刁 吉 祥
脾胃内伤学说创始人李东垣,宋金时真定人(公元1180年~1251年)。其代表作有“脾胃论”与“内外伤辨惑论”,源于李东垣在当时战乱频繁、劳役内伤、发病众多的情况下,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并师承经典,不泥古法而著成。著作中他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辩证论点,治疗上立“补中升阳”为之大法。后世医家曾有少数对脾胃内伤学说执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先贤们均予以肯定和推崇,甚至有与张仲景《伤寒论》并列,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在辨别内伤与外感方面,李东垣的独特学术思想仍是当今指导临床辩证施治的关键。现就脾胃内伤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治疗方法浅析如下:
1、脾胃内伤学说的主要内容
1.1脾胃内伤学说的生理东垣认为,脾胃在生理上有三个作用:一是人出生之后,一切营养均来自水谷精微。就是藏于肾中的先天精气也要靠水谷精微的滋养。这就是《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所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天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即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二是由脾胃运化吸收而来的水谷精微,进入体后,成为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之一。
单位:安徽郎溪中医院(242100)
地址:安徽省郎溪县建平镇中港东路131号
东垣说得很明确:“人以胃气为本,人受水谷之气而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又说:“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之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是气血俱羸矣。”三是水谷精微要靠脾胃运行输布才能流行到各个脏腑,滋养全身。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之说。脾胃的这种输布作用,东垣称之为“生发之气”、“春夏之令”或“阳气之升”。
1.2脾胃内伤病的病理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气虚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各种疾病与脾胃气虚有密切联系。并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说:“胃虚则五脏六脏、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气虚为什么会发生许多疾病呢?李东垣在著作中解释诸多,大致归纳为:
1.2.1气机升降失常东垣指出:“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
病焉。”泄泻是气机不升的主要表现,此外,如头目昏花,九窍不利等也是阳气不升所致。而食积不运,湿停下焦则是气机不降的表现。
1.2.2火与元气不两立东垣曾反复论述这个观点,他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土位。”阴火怎样理解,阴火与阳气是相对而言。阳气即是正气,有抗御病邪的能力;阴火会损害正气而致病。火与元气的关系就是邪正斗争。“阴火上乘”就是邪火上炎,“脾胃之气下流”就是正气不足。具体说来,阴火有几种类型,如情绪变动、五志过极所产生的心火;木旺产生的肝火;下元虚弱所产生的肾火;阴血不足所致的虚火等。这些足以说明李氏的阴火理论在内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1.2.3胃气一虚五官俱病东垣引用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等论点,指出脾胃气虚则五脏气血皆不足,不能上荣头目;还可致阴火过旺,阴火上炎,邪害孔窍则耳目不聪。
1.2.4脾胃有病则影响其它脏腑脾胃气虚,营血大亏,血减则心无所养;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胃虚不能上行,则肺无所养;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溜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胃虚则胆及小肠温暖生长之气俱不足;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及,大肠、小肠无所禀受,故津液涸竭焉。脾胃气虚,元气不足,一则外邪容易入侵,再者还易出现“伤饮”、“伤食”等病证。正如东垣所云:“形气俱虚乃受外邪”。“无阳以护其营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
2、脾胃内伤病的治疗方法
2.1基本治法脾胃内伤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胃气虚,阳气不升,阴火上乘三个方面,因此,基本治法必然是益气、升阳和泻阴火三者的有机结合。《脾胃论》记载的第一个方剂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即是治疗脾胃内伤的基本方。东垣也明确指出“后之处方者,当从此法加时令药。”此方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四味健脾益气,用黄芩、黄连降阴火(夏令从权加用石羔),用升麻、柴胡、羌活三味升提阳气。东垣所制的许多方剂,如升阳益胃汤、通气防风汤、清暑益气汤、黄芪人参汤都是以本方为基础,略予变化而成的。
2.2权衡升降东垣立论虽以阳气不升为主,但并不忽略气机不降。不升和不降可以同时出现,升提阳气和降火、利水、理气、消积的药物也可以同用。但要权衡升降的多少缓急。总之,东垣以“升”作为基本方法,以“降”作为权宜之计。升提阳气的药物,升麻、柴胡用得最多,其次为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川芎等。降的药物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仔细分析东垣的常用方剂,在权衡升降方面有四种情况: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是升而不降的方剂,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是升多降少的方剂,通幽汤、润肠丸是降多升少的方剂(在通便润肠药中还照顾到升提阳气,值得重视),导气除湿汤、三黄丸是有降无升的方剂。后二者在东垣用方中就属于次要的了。
2.3掌握补泻在扶正方面,东垣立论以健脾益气为主,但并不排除养血滋阴;在祛邪方面以泻阴火为主,并注意利水、化湿、理气、消积。健脾益气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均用此四味。滋阴养血可选地黄、当归、麦冬、五味,如清暑益气汤中用麦冬、五味子,当归六黄汤中用二地、当归等等。泻阴火用黄芩、黄连、黄柏;利水湿用猪苓、茯苓、泽泻;理气行气最常用的是青、陈皮,东垣认为陈皮配人参,有益气升阳作用。此外,槟榔、丁香、厚朴、只壳皆属降药。消食积,轻者用麦芽、神曲,如升阳除湿汤;重的用三棱、莪术,如三棱消积丸;急的用大黄、巴豆,如备急丸。祛邪不可过多,宜适可而止。
东垣治疗脾胃内伤病用药,药量小而药味多。后世医家对其用药有褒有贬,有说多而不乱,或说杂乱无章等等。我们认为东垣用药用量轻而显效快是其特点,药味虽多但仍有规律可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李氏以气味配合得当,机灵而轻捷见长是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综观东垣脾胃内伤学说,其主要精髓一是补脾胃,二是升阳气,三是降阴火。治疗上在于通过调理脾胃,使元气充沛,增加人体抗病能力,故而达到“扶正达邪“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