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靳三针30组穴位(图文并茂)

 zlj1968 2016-12-02


导读:靳(jin四声)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靳三针以其选穴少、疗效好、易学简便等优点在针灸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本文汇集了靳三针的30组穴位,并附有相应配图,小编辛苦整理,不要浪费哦~(喜欢的记得收藏哟~)





1.鼻三针


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图一:鼻三针肺寒型


图二:鼻三针肺热型




2.眼三针


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针:睛明穴上2分。

眼Ⅱ针:在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眼Ⅲ针:在下眼眶的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置。

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





3.耳三针


治疗各种耳聋

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深刺1.2---1.5寸





4.舌三针


治疗言语障碍,流口水,咽炎

舌Ⅰ针: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大约上廉泉穴的位置。

舌Ⅱ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

舌Ⅲ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

不加电,用手法





5.晕痛针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5寸。

太阳:在颞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太阳穴直刺




6.颈三针


治疗颈椎病

天柱: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规针法




7.胆三针


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8.尿三针


关元: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9.肥三针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带脉: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肚脐处。

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0.智三针


治疗智力低下

神庭+本神*2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常规刺





11.四神针


治疗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

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

针尖向外刺





12.脑三针


治疗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

脑户+脑空*2。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向下刺





13.颞三针


治疗运动障碍,偏瘫,弱智

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

向下刺




14.定神针


治疗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

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

定神针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

阳白:在前额部,

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向下刺




15.面肌针


治疗面肌痉挛

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髎。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禾髎

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





16.叉三针


治疗三叉神经痛

太阳,下关,阿是穴。

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

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

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

加电可以长时间





17.面三针


治疗面神经麻痹

翳风,颊车,地仓。

可以配用合谷,人中眼睑不合可以用阳白,四白






18.突三针


治疗甲状腺肿大

水突,天突,扶突。

水突: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天突: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扶突: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19.背三针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大杼,风门,肺俞。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0.肩三针


治疗肩关节病

肩ⅠⅡⅢ针肩髎穴:肩峰下凹陷处;ⅡⅢ针:肩髎穴前后各2寸处

自然取穴,不用举胳膊





21.手三针


治疗上肢运动障碍

曲池,外关,合谷。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2.手智针


治疗弱智,多动,失眠,癫痫,手运动障碍

劳宫,神门,内关。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3.腰三针


治疗腰椎退行性变

肾俞,大肠俞,委中。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4.坐骨针


治疗坐骨神经痛

环跳,委中,昆仑。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委中: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刺中坐骨神经效果好,有电感从上往下传





25.膝三针


治疗膝关节疾病

双膝眼,血海,梁丘。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可以配合足三里,阳陵泉





26.踝三针


治疗踝关节疾病,水肿,肾脏疾病

解溪,昆仑,太溪。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7.足智针


治疗弱智

涌泉,泉中,泉中内外。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泉中:涌泉下足正中心凹陷处;

泉中内:泉中内8分---1寸;

泉中外:泉中外8分---1寸。

泉中内主要用来治疗自闭症,哑口无言





28.痿三针


治疗肌肉萎缩,无力等

上肢萎:曲池,尺泽,合谷

下肢萎:三里,三阴交,太溪。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9.褐三针


治疗黄褐斑,黑斑

颧髎,太阳,下关。

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可以B12皮下注射,加电用疏波





30.乳三针


治疗乳腺增生,乳汁不足,良性肿块

乳根,膻中,肩井。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膻中: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乳根穴要肋骨下缘进针,向上斜刺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靳三针疗法》,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截图。部分图文来自中医书友会。由木木整理。




- END -




学中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别论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版论要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5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6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三部九侯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三部九侯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篇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篇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