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灰笼暖袖先知, 银叶香飘篆一丝。冬季爱宠话手炉

 2015ccdd 2016-12-02

《大學》中有曰:

知止而能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

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

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

止,而後方能觀。

欢迎关注最美文房,美得让你窒息!



日照香炉生紫烟,

没有暖气还阴天,

棉袄棉裤全捂上, 

兴许还能扛几天。

在这等~~~等~~~~

等~~~~~~暖气的日子里,


小编无奈且得瑟地

在办公室里集齐了多种取暖神器,

谁让小编和我们梅宗主一样一样的

是个“怕~~冷~~的~~人”呢!





说道梅宗主,除了兼烧牌子用的火炉,

小编比较心仪的还有这样一种取暖神器

手炉

身中火寒毒的梅宗主,

手炉几乎不离手




手炉

是中国古代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

一种取暖工具。

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

所以又名”“捧炉”、“袖炉”;

又因炉内装有炭

火,故也称作“火笼”。



手炉作为取暖工具的起源:

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

楚地潮湿,

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

继而发明手炉;

另一说是源于隋代,

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

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

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

炀帝称之为“手炉”。



“纵使诗家寒到骨,

阳春腕底已生姿。”

过去的读书人,有了手炉,

就能在寒冷的冬日随时暖手,

使得书写绘画两不误。

手炉曾陪伴多少清贫的文人

度过长长的寒夜,

又在枯燥的读书生涯中,

平添了几许“红袖添香添暖”的温情。

  



虽然手炉的出现启发自火炉、火盆。

但不同于火炉无炳,

只能围炉夜话,

手炉大都有提梁,

且小巧玲珑,

高、长和宽度不过几厘米到十几厘米,

也算是盈盈可握了。

早期的炉身较为简陋。

想来,先人们觉得冬日严寒,

一炉在手,

还是先解决过冬问题再说,

美观倒在其次了。

于是,手炉原先以圆形和椭圆形最常见,

后才又出现了八角形、方形、腰形、

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

海棠形、龟背形等形状,

更是让盈握感充足。





(甄嬛小主也是手炉的拥趸~)    

手炉家族中,

最上档次的当数明代和清早中期作品,

尤其是名家制作的手炉,

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

汇诗、书、画、印于一器,

不仅是实用器物,

更是斋房文玩,极富文人书卷气,

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松灰笼暖袖先知,

银叶香飘篆一丝。

顶伴梅花平出网,

展环竹节卧生枝。

不愁冻玉棋难捻,

且喜元霜笔易持。

纵使诗家寒到骨,

阳春腕底已生姿。

——张劭 《手炉》

最美文房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