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82岁老人义务补路25年

 赵江伟 2016-12-02

80岁时他还每天骑着三轮车,载着上百斤重的水泥、砂石、水和补路工具,沿街检修路面,看到有坑洼不平的路面便停下来修补平整,这样一干就是25年。9月16日,沈阳补路老人张作梓在医院检查出胃癌晚期。

上午护理老伴下午补路

张作梓老人家30平方米的小屋,几乎家徒四壁。“筑路为民”“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锦旗挂满墙上。他本身是低保户,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六十多岁也是租房住,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摔坏了腰;二儿子家至今还欠债;女儿患重病在治疗。

平时,留着长胡子的张作梓每天会给老伴王秀美喂牛奶,老人自己吃的是苞米面糊糊和白菜、咸菜,没有肉。他给老伴吃的是馒头和炒菜。

2012年8月在老伴住院期间,沈阳东陵区中心医院附近是他补的最后一段路。他说,老伴患脑梗在那里住了14天医院,每天上午,他看护老伴打吊瓶,下午老伴入睡后,他就回家取回一辆小三轮车,车上有筛沙子用的筛子,和水泥用的胶皮盆,还有铲子、锤子、铁锹、水泥袋子和水桶。将医院周边的马葫芦盖周围的大小坑都用水泥填上、修平。

再后来,老伴已经离不开人护理了,他才放弃了补了25年的马路。如今自己也倒下了,也许永远不会补路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很难受。

吃苞米面咸菜省钱买水泥

张作梓是低保户,刨除老伴每月几百元的药费以及生活费,根本不够花销。但就是这样,他每月也要省下二三十元买水泥。

老人的腿有静脉曲张,手指一按一个印儿。后期担心路面滑,补路的时候不得不带上一根拐杖。

自己这么困难为啥还要自费补路呢?说到这老人哭了,“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从心窝里觉得咱新社会好,尤其是这些年更好。我要报答国家报答社会”。

老人说,他生于山东安丘,8岁那年眼看着16岁的三叔被日本鬼子抓去当劳工,被狼狗活活咬死,之后他被过继给三婶当养子。三婶从小就要求他乐于助人,多做善事。

1987年张作梓全家来沈阳,就在这附近承包了块菜地,“当时去菜地的路都是土路,不好走,菜也运不出去,我是为了我的菜能运出去去修路,但没想到路修好了,大家都夸我,我心里热乎乎的,从那以后,只要见到路不平,我就要修。”

夏季早晨4时,张作梓趁着交通高峰期来临之前上路,遇到有坑的地方,他就停下来,一点一点地修补。为了怕来往车辆压坏了他刚补好的地方,他就坐下来看着,等水泥干了再离开。后来他发明了快速养生法,就是在水泥里加盐,这样,水泥可以在抹平后很短的时间内凝固。

张作梓不光是修路,还不断做好事。一次,他正修路时,一辆拉废铁的货车从身边经过,有五六百斤的废铁从车上掉下来,司机没听见他的呼叫。随后过来路人要哄抢,被他阻止。他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也没等到司机回来。他花了20元钱雇车将铁料送到回收站。司机拿出200多元要感谢他,他坚决不收。

带患病老伴补路传递爱心

方家栏公园的地面都是一块块石板组成,有数十块新补的30厘米左右的小方块。“这些石板有不少碎了,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坑,公园里的老年人、残疾人、病人不少,碰到了,就是个事。”这些都是张作梓带着老伴干的。

他与老伴结婚64年。王秀美2008年患上脑血栓,后发展到小脑萎缩。因为担心她记不住道了,找不到家。张作梓在一年前就带着老伴一起补路。

他干活的时候,老伴就坐在三轮车上。天气好的时候,老伴就下地给他捡两块碎砖头,这让他高兴老半天。

张作梓说,老伴跟他都是山东来沈阳的,老伴最能理解他。遇到有个别行人说风凉话时,张作梓从不解释,而老伴则默默递给他沏好的茶水。张作梓说,有一次,马路边上的下水井盖被人偷去,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掉了下去,腰和腿都摔伤了。老伴和他把家里的木材都拿出来,钉了一个下水井盖。他俩还把沿街所有丢下水井盖的地方插上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

张作梓说:“我修路啥也不图,就想再为社会尽最后一点力气,因为现在我干不动别的了。”张作梓至今用于买水泥的支出也有三四千元,钱不够修马路,他就捡垃圾卖钱,后来又去种葫芦卖钱修路。

据东北新闻网

netease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农民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