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独特的构图方法,整个画面不存在留白,我们将这种构图形象的称为“密不透风”。这种构图看似简单,但是想拍出效果却很不容易,需要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因为密集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不是杂乱,要密的有道理。 1密集产生的独特视觉感受 个人感觉密集式构图从摄影风格上来讲属于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你面对一张图片可能说不出来主体是什么,但是这种密集的表现形式确实能够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比如下面这几张图片: 上面这三张图片就是典型的密集式构图,这类图片的特点就是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不是人多的集会我们就可以使用这种构图呢?其实不然。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图片虽然人们的服饰都大同小异,给人一种重复感,但人们的朝向、动作各不相同,尤其第一张黑白照片,整体一致却各不相同是这类图片最大的特点,所以才会有与其他图片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如果人们的动作、朝向大同小异,也就没有什么感受可言了,比如下图: 2密集中的色彩随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画家的调色板,就是上面什么颜色都有,随机的呈现各种色彩的搭配。而密集构图可以通过色彩多样性,随机性带给图片不一样的风格。 上面这两张图片就是通过色彩的多样性和随机性为特色。为了体现色彩的多和没有规律,摄影师采用了密集式构图,展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3密集中的规律性 如果说上面是通过色彩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吸引眼球,那接下来就是通过形状的规律性取胜。同样是密集构图,但是却有明显的线条感、形状感。 这类图片就需要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了。一根绳子,一堆轮胎,几级台阶,在常人看来都没有什么好拍的。但是在摄影师眼中,这些都是富有艺术感的画面。虽然只是台阶、绳子、轮胎的重复,但是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规律,发现并抓住它们就产生了不错的画面。 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规律性,还有上图这种既有矩形、又有三角形的规律性渐变画面。 4密集中的韵律感 除了规律,密集式构图还可以表现韵律感。 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和本身的建筑设计感,让这些单调的窗户产生了独特的韵律,好像一层层波纹一样。 密集的楼群,同样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形成了逐渐向外发散的韵律感。 甚至是一个个橡皮筋,看似随意的摆放了一地,实则通过疏密的变化传达了作者的思想。 5通过密集的背景突出主体 上面我们分析的图片,主体就是每一个构成密集构图的小单元,但并不是所有的密集式构图照片都是这样。 上图的主体就是墓碑,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人组成了背景,但由于人们的朝向、动作十分一致,所以并不觉得背景杂乱,反而突出了主体——墓碑的存在。 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形成了一个画框,与中间相对稀疏的僧侣形成了疏密对比,突出了主体——僧侣。 背对镜头的人群与面对镜头的男人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主体——面对镜头的男人。同时前景的烟雾与主体又构成了虚实对比。 这张照片与上面一张有异曲同工之妙。背景并不简洁,密密麻麻那么多椅子,但是因为背景的一致性,反而突出了主体看报的老头儿。 这张图片同样采用了密集式构图,通过逐渐向中间汇聚的韵律感以及疏密、虚实的对比突出了主体。 分析完了这些密不透风的图片,是不是对密集式构图有了更深的理解呢?用双眼仔细的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吧,也许就有这样的画面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