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写“黄河”还是写“沙”?

 江山携手 2016-12-02

是写“黄河”还是写“沙”?

 

小学语文课本选了刘禹锡《浪淘沙》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生词不多,表面看来很容易理解,实际上看法却不很一致。诗的第一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诗意的物象,“黄河”和“沙”。第二句接下来是描写“黄河”呢,还是描写“沙”?小语文教学参考书认为“这首诗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特点”,有些人则认为是描写“沙”。

刘禹锡《浪淘沙词》共九首,是他被贬夔州期间的作品,是为民间曲调《浪淘沙》写的词,小学语文选的是第一首。浪淘沙,这大概是很多江河都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吧,但这里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我们不能把《浪淘沙》仅作为一个曲调名看待,而事实上这九首词立意虽各有不同,但每首都不离“浪淘沙”,全都和题目吻合。诗人将自己独有会心的体验融合了大自然的浪淘沙现象,使之成为含意丰厚的艺术形象。第一首也不例外。

从第一首诗中“黄河”、“银河”、“牵牛织女”这些语词来看,它包含的该是一段神话传说。据张华《博物志》卷十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泛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官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日,‘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校证》第111页,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这就是黄河与银河相通的传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典故和蜀有一定的联系。刘禹锡身在夔州,是很容易想到这个乡土典故的。当然刘禹锡并不是简单地用诗歌的形式来改写这传说,而是以这个典故打底,从中挖掘出浪淘沙的形象。诗人可以写浪淘沙整体形象,也可以侧重写淘沙之浪或者侧重写浪淘之沙。我以为诗人在这首诗里着力表现的是“浪淘之沙”的命运遭际和生活态度。

诗的前两句写“沙”的来历。“九曲黄河万里沙”,由两个名词性短语构成,其重点在于后面的“沙”。这一句须和下面一句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有的书解释第一句说,“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这里,“大量”指数量多,因而与“万里”(应指距离远),不能一致。更重要的是这个解释偏重“黄河”,必然与下面内容扦格不入。第二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显然是承前“万里沙”而来。“淘”是冲洗、冲刷的意思,“簸”是颠动、摇晃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这里只能适用于“沙”。“自天涯”和前句“沙”的修饰语“万里”相呼应。更为明显的是“浪淘”乃题目“浪淘沙”中的前二字,少掉的一个“沙”字,不正是“万里沙”的“沙”吗?从句式上讲,不过是宾语提前,改主动句为被动句而已。有的书这样解释,“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说这句的意思是“(黄河)翻卷着风浪从天边流来”。这种解释为了迁就“黄河”而忽略了诗歌的句法和“淘、簸”的词义我以为这第一、二句的意思是:“九曲黄河”中的“沙”,一路上被浪冲刷着,被风颠动着,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

诗的后两句写“沙”的去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如今”表明时间的进程,也表明后两句在意思上换了一层。第三、四句也是要合起来说的。是“谁”“如今直上银河去?”“谁”同“谁”“到牵牛织女家”?对此,诗中是有省略的。不过这种通常的承前省,其省略的内容是很明显的。第三、四句的主语仍然是“沙”,“如今直上银河去”的是“沙”,仍然是“沙”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既然黄河与银河相通,那么被黄河裹挟而行的“沙”也就有缘份到牵牛织女家了。如果认为第三、四句的主语是“黄河”,那么这两句就无法解释了,因为一个“同”字表示必然有相联系的两个方面,绝不至于说“黄河”与“黄河”一起到牵牛织女家。有人作这样的解释:第三句“现在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达银河”,第四句“那就可以到牛郎织女的家了”,这是脱开了“谁同谁”的问题,专就黄河为释,“同”字无着落,就令人觉得不知所云了。也有的人说后两句的主语是“诗人”。如果是“诗人”,这首诗也就很难说是“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气势雄伟”了。况且说它随便改换主语也难以坐实,我们不能无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从这一特点来看,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诗既不是单纯写景物,也不是专写神话,而是一首政治诗。在景物与神话之中,诗人显然是有寄托的。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在外。这首诗里,诗人以“沙”自喻,而“浪淘风簸”正象征着诗人在当时政治风浪中所遭受的冲击和磨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这种打击与折磨的态度。刘禹锡始终认为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没有错,因而他以满不在乎甚而至于乐观超脱的态度来承受这些打击与折磨。而这种态度的实质乃是不屈与自信、也显示了他南独特性格。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我觉得“诗豪”之誉不仅指他旺盛不衰的诗兴、清新爽朗的诗风,也应包括他对于生活的乐观超脱的态度。诗人以沙自喻,表现出虽经风浪而不改其乐的精神风貌,该就是这首诗的旨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