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梅》诗中的“迥临”

 江山携手 2016-12-02

《早梅》诗中的“迥临”

 

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注“迥临”为:“迥,远。傍,临近。”这个注释很有代表性。《唐诗鉴赏辞典》解释这句说:“第二句(即本句)写这一树梅花在远离人来人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和《唐诗选》的解释是一致的。但是这种注解很令人疑惑。其一,“迥”是“远”的意思,“傍”是“临近”的意思;那么,“迥临”中的“临”字呢,是丢了呢?还是合并到哪里去了呢?其二,“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也让人费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桥和路实在是紧密相连,可以说,“桥”是“路”的延续,或者说,“桥”是“路”的一部分。如此说来,既“远离”路,又“临近”桥,就显得有点为难了。这种矛盾与尴尬是由对“迥临”一词解释不当造成的。

其实,“迥”固然是“远”的意思,但,水平距离的“远”是“迥”,垂直距离的“远”、(也就是“高”)也是“迥”。“高”也是“迥”的常见义,其原因即在此。在“迥临”一词中,“迥”是“高”的意思,“临”是“近”的意思,合起来表示“高居某样东西之上”。“临”的意思就表现在与某物接近。“迥临”在唐诗中并非仅见。王维《陇头吟》诗有“陇头明月迥临关”之句,畅当《登鹳雀楼》诗中也有“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之句。王维的诗中,描写了陇头明月高高挂在关城的上空;畅当诗则说鹳雀楼很高,何以见得?人们登上鹳雀楼,飞鸟则在登楼人的下面飞了。在这两个例句中,“迥临”实际都是“高居某物之上”,是垂直距离的“远”的意思。在张谓《早梅》诗中,也是此意。“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是说,这株梅树长在村路溪桥之旁边,它那缀满白花有如白玉似的枝条高高伸出在村路溪桥的上方(或上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