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大海810 2016-12-03

最近,

每个长治人的朋友圈都被这条好信息刷屏了

↓↓↓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哇塞,当然是无比激动啦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不过

小编发现

人民群众纷纷发出掌声和欢呼声之余...

似乎还有一个疑问: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沿用……那么,二十四节气起源之地在哪里?长治四季分明,是不是跟二十四节气也有关系?

对!没错!你的猜想非常正确!

长治确实处于节气起源地中心

有山河作证!有理有据!

小编今天就要为你解开二十四节气

起源地的密码~~~~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适中,气候宜人。此外,长治早在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是中华农耕的肇始之地。

记者从地理环境、历史演变、人文民俗、河流生态、科学记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论证,通过对长治气候前世今生、形成演变的解读,用长治气候的独特性、宜居性、代表性、准确性,解开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密码。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之地究竟在哪里?

春·平顺张家凹↓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历法精粹

作用不亚于古代四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在和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科学认识和总结,它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亚于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长天云涌,日出东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记录了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和降雨降雪等自然规律,因此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非常发达,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并且逐渐形成了节气——在周代,人们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已经增加到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公元前104年,西汉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淮南子》中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节气名称和现代完全一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

·长治湿地↓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科学论断

节气起源北纬30°到40°之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先民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二十四节气起源在哪里?

从历史背景来看:二十四节气从先秦的雏形到汉代的完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历代主要的政治中心,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此,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在黄河中下游的形成,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先决条件。

从科学推算来看:现在的天文学,根据天体的位置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节气开始交接的准确时分,比如说2000年春分这一天,它的节气日期是3月21日,时刻是凌晨3∶06。根据科学数据得出结论: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北纬30°到40°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区域,这个区域四季分明,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之地。

另外,二十四节气本身的一些名称,也表现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性特点,这是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比如,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大众农作物中小麦有芒,因此,“芒种”时节正是夏收小麦和大秋作物播种的时候,只有黄河中下游地区符合这一节气,其他地区不是这个情景。

·武乡板山↓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长治坐标

处于北纬35°49′到37°48′之间

长兴中路的刘汉东老人告诉记者,他在长治生活了70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每到一个节气交接的时候,气温就有明显变化。他说,长治逢大雪小雪那天,极少有不降温的时候,每年霜降那天,他都要穿上棉衣。长子县石哲镇65岁的张东喜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时候,播种、收获都是以节气为依据的……”和这两位老人一样,长治的许多市民认为,我市对节气变化尤为敏感,应该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之地。

那么,长治的地理坐标和气候特征是否符合“二十四节起源于北纬30°到40°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科学结论呢?

长治市位于晋、冀、豫交界地带,地理坐标在东经111°58′到113°44′与北纬35°49′到37°48′之间,地形特征为黄土高原山地盆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终年宜人。年平均温度9℃,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180天,日照时数2418到2616小时。

长治的地理坐标和气候特征与“二十四节起源于北纬30°到40°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科学论断惊人地吻合。此外,长治自古有“三晋锁钥,中原咽喉”之称,一直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境内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长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花坡、义和、猫崖洞、黄龙洞、楼则峪5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100余处,遍布全市境内,是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早期发源之地,因此,长治是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猜想,不仅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相吻合,历史文化背景也符合起源条件。

·太行水乡↓

长治又要火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起源地就在这儿!

农耕先河

长治境内原始农业遗存十分丰富

毫无疑问,早期的原始农业需要人们总结气候规律,用来指导农事,但连续不断的观察和记录,才能最终形成二十四节气。那么,在二十四节气从雏形和定型的时代内,长治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又如何呢?

上个世纪,紧邻长治东边不远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粟实物,从而证明了原始农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革命”,在人类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新石器文化遗址,长治市已发现约100余处。1984年,省考古研究所在武乡县牛鼻子湾发现石磨盘、石磨棒各一件,俱为粗红沙石制成,形制与磁山文化遗址属于同一范畴,牛鼻子湾地理位置与磁山文化分布区连成一片,证明了长治漳河上游广大地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最为发达地区之一。

夏、商、周三代,长治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各民族互相融合、中华民族形成时期的重要所在地区之一。商代,长治在中央政权直接统治的“邦畿千里”之内,《尚书》中有“西伯既戡黎”的记载……大量的文化遗存,种类繁多,瑰丽多彩,出土文物之多,更是不暇细述。

战国《竹书纪年》载:“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是传说中炎帝神农氏建“耆国”的地方在长治县黎岭,而炎帝神农氏正是农耕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战争攻防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看,长治的地位都十分重要,在漫长的古代中国,这里不止一次地改变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植物的生长总是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和土壤条件,这是自然法则。同理,一方土地孕育出了农耕文明,在农耕文明日渐成熟的进程中,也必然孕育出与其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

小编今天说这么多,

是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而高兴

也是为自己生长的地方而骄傲!

“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我的大长治就是这么棒!~

来源:上党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