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育儿日记1】我是榛子,很高兴认识你

 苗芯地妈妈 2016-12-03

专栏作者简介


榛子,一位住在新加坡的全职妈妈。女儿今年五岁,出生于新加坡,在一所国际化的纯正蒙特梭利幼儿园就读。她是一个活泼,爱运动,爱臭美,颇具思考能力,啥都想自作主张的小孩。


这篇文章是《新加坡育儿日记》的第1篇,读完你会了解榛子,了解这个专栏的由来。


说点你暂时不会知道的:榛子的女儿刚刚五岁,有时会一天一口气读73本书,有时会专心拼4小时拼图,偶尔会坚持独自坐地铁去上学…她偶尔挑战权威,偶尔审视自我。这些对一个5岁小孩来说有点神奇。这是我从榛子朋友圈偷看来的,往后看,你会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如何被教养出来的,也会看到些教育&亲子关系的真谛


专栏每周六更新。




这是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记录与孩子的互动。


我是一个70后的全职妈妈,来自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的长女,超过一半的人生在海外度过,现定居于新加坡。为人母亲,是一份终身的,不可以辞去的,苦乐兼具的职业。在这个职业之前,我接受的是理工科的本科硕士教育,在亚洲欧洲的大学和公司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管理的工作,后来转读商科进入金融行业浸润多年。见识到不同行业之间思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如何将他们各自的学识与经历融入到日常的商业运营中。


你看,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基本轨迹。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除了读书工作的履历之外,都有更为丰富的另一面。比如说,我闲来喜欢毫无目的的大量阅读,看电影,到世界各地大约50个国家背包旅行,也是一个颇资深的彩色宝石鉴赏者。我们都只能活在自己小小的圈子里,只看得见自己的世界,只能感受自己的日子。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爱好,使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其他与自己平行的世界,知道自己乃天地一沙鸥的渺小,无形中增长阅历拓展了心理疆域,不太执着于那些生活的琐碎和烦恼。

不像大多数女性,我从来没有觉得生儿育女是天经地义必须做的事。即使是今日女儿已经五岁半,在养育陪伴她的日子里享受了无数由她而来的快乐幸福瞬间,我仍然不认同“一个女人没有生过孩子是不完整的“,说到底只是女性对于人生的不同选择,不是必须,也不是更好,只是不同。因为你首先得是你自己,才是母亲,妻子,女儿,媳妇,姐姐。。。


在我的观念里,女性接受同样教育,在职场同工同酬,品尝过努力工作带来成就感给予的愉悦,为何一定得相夫教子才是正道?人生当如夏花,尽力发挥潜能,才不枉来这世上一遭。而在现实的层面,除非有家人和社会完整的支持,生养孩子的女性必须付出数倍于男性的辛劳才能取得和维持职场上同样的成就,因为幼儿天然的需要母亲远比需要父亲多。虽然多年来朋友同事亲戚家的小娃娃们都蛮喜欢我,在公司的family day(家庭日)更是俨然一个最受孩子欢迎的阿姨,我内心深处依然觉得孩子们是最unpredictable creatures(难以预测的生物),吵吵闹闹让人不得安宁。


对于孩子,我也曾经是非常无知的,记得20多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大雪纷飞的夜里读一本小说,作者提到他患癌将要去世的太太如何隔着门帘细心的给两岁不到的孩子做如厕训练,当时的我内心无比震惊:怎么连上厕所也要教?太麻烦了!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抱了一个2个月不到的女婴,她刚吃过母乳,很累的样子小嘴成O型的打着长长的哈欠,却努力要继续睁眼看着我,那一瞬间我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世界有另外一扇窗户正在被慢慢推开,不同角度的光线照进来。。。没过多久我决定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困难,一定要生一个孩子来玩玩。这对于一个常年接受严谨理性的思维训练,凡事谋定而后动的人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决策”过程。当然,这也许只是简单的母性复苏也未可知。


以前,曾经天真的认为生养孩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是女人都会做。女儿出生后,我逐渐明白这将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project(项目)。本来我就是一个有非常强烈求知欲的人,因为养育孩子的需要,更是涉及各种儿科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儿童绘画,多元智能,各种学前教育的不同理念,甚至都开始看中医书。。。


回过头看去,这五年多来,我自己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从一个焦虑无知的新妈妈,变成一个从容笃定而自信的“正常”妈妈。从刚离开熟悉的职场那种对于未来的些许彷徨,到慢慢意识到迢迢大道通罗马的豁达。小小的幼儿,使我更懂得自己,更明白自己的需要,更愿意放下许多东西,更灵活泰然。她还使我的生活圈子得到极大的拓展。感谢她的到来,使我认识你们^_^。

我有时候会思考,我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缺点,这些优缺点怎么形成的,我的父母对我什么影响,他们对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而我又将如何影响下一代。如何传承,如何养心,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仔细想来,父母给予我充分的选择自由,尊重我的感受,从未以打骂说教展露父母威严,在我幼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陪伴,不曾把我送到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家。。。如果我的父母能坚持温和的循循善诱于幼年的我们兄弟姐妹,没有道理我做不到同样去对待下一代。


在所有的点滴细节里,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是另外一个个体,她有独立的人格。她将会有自己的人生,是她自己的船长。而我们父母,不过是忝为灯塔而已。


有时候我会随手在手机上码字,写一些育儿随笔,以前上班,工作很紧张,都是回家带她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记着等她睡了赶紧在手机记录本写几个关键词,第二天上班路上在手机上码字写育儿随笔,每一天都有一篇,长达两年多。后来辞职回家带娃,反倒没这样积极了。


人就是这样,做什么事了一股劲挺重要。写这些小东西,本意并不是为了发出去的,在朋友圈也基本是为了保存之用,有时间有图片,比之前以word文本存的乱七八糟东一篇西一篇好。读者有二:一个我自己,孩子长大的过程忙忙碌碌时间很快过去,新的记忆盖过旧的记忆,也许有一天她长大成人我也会忘掉大部分她成长的瞬间,记录下来几十年后可以重温。一个是闺女,我打算她成人后把这些随笔交给她保管,万一她日后遇到困境,又或者只是周末小憩的片刻,读到这些文字,她会明白自己曾是如何被关爱着的长大,即使父母死了我们不在了,也是有温暖的也是要珍惜自己的。


因为我愿意学习,愿意倾听,并且愿意随时做出必要的改变,修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对于如何养育一个心理身体智力相对健康的孩子,颇具信心。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是无数个看着孩子长大的母亲之一,如果我能做到什么,你也应该可以。




<第1篇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