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雨茂 治疗甲状腺瘤

 清茶清清 2016-12-03
                                                                 

 

                                     

杜雨茂,男,陕西城固人,1934年9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195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资班,并留校任教。同年7月赴成都中医学院全国《伤寒论》专修班深造,回校从事《伤寒论》教学及内科临床工作。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临证尤擅诊治难治性肾脏病、肝胆病及奇难杂病,撰《奇难病临证指南》,介绍多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思路与方法。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伤寒论辨证表解》、《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等著作12部。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

治疗甲状腺瘤经验临床应用

甲状腺腺瘤是以颈前肿块局限于一处,形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的颈部慢性病变。中医外科称之为“肉瘿”[1]。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

典型病例

患者吴某,男,45岁,养殖专业户。1995年5月4日初诊。诉颈部肿块14年。肿块在颈前右侧隆起,曾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曾于1993年3月在深圳某医院手术切除,翌年6月复发,且迅速增大超过第一次术前。遂再去深圳另一家大型医院治疗,手术方案仍是切除。1995年4月患者颈部肿块又复长起,体积如鹅蛋大,触之可动,有痛感,边界清楚,饮食如常。求治于某专家诊疗中心,被告之需要再次手术,因为有两次手术,两次复发且体积超过术前之经历,患者不愿再次手术,遂求治中医门诊。刻诊:颈项下肿块皮色不变,质地柔软,垂直而隆起,随吞咽而移动。范围6′4′4厘米3,,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瘤。舌红中心少苔薄黄,脉沉缓。诊为:瘿瘤,痰凝血瘀型。

处方:柴胡12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贝母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元胡12克,黄药子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玄参12克,太子参12克,乳香8克,没药8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995年5月11日2诊,患者自觉颈部不适有所缓解,感觉口干。舌淡红中心少苔,脉缓。上方加石斛15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5年6月6日3诊。由于患者住地据医院较远,且服药后无不适,即自行在居所附近自购2诊处方服至30剂,感觉瘤体明显缩小,粗测约1.5′2′1.5厘米3,除汗多外,与无不适。瘤体表面光滑无结节,无触痛。舌淡红有裂纹苔薄白。效不更方,前方再加牡蛎30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995年6月30日4诊。患者仍自行外购药物,续服20余剂,外观瘤体已经消失,右侧结喉旁有不适感,但颈部局部已不能触及肿块,B超示甲状腺超声未见异常。即给5月4日方,去乳香没药,加牡蛎20克,6剂以巩固疗效。

1995年7月31日患者因患鼻炎前来就诊,经部平坦,未见任何肿块。

此后13年间患者再未前来就诊,但是常常介绍自己的熟人、朋友前来治疗。2008年有一自称该患者儿媳妇的女性前来就诊治疗甲亢,于是请其传话公公,带原病例前来复诊,再诊患者病情未复发,且患者病历保存完好,得以与同门分享。

体会和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以颈前肿块局限于一处,形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的颈部慢性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长期的愤怒或忧郁愁闷,使肝气郁滞,进而津液,气血郁结凝滞,久聚成痰,气滞痰凝,痰气交阻,聚结于颈前而生成。其次,还与水土,饮食、体质等因素有关,本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B超发现,发现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不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90%以上,难以根治;不治疗(因为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病程一长,成为难治之病,或恶化成甲状腺癌。据有关资料:甲状腺腺瘤的癌变率高达10%-20%左右。甲状腺腺瘤相当常见,常发生于40岁以下,以20-40岁女性最常见。

甲状腺瘤的中医药治疗原则是采用“ “八法”之一的“和法”,其所制之方多系调和阴阳、调和肝脾、补泻兼施等, “和”既是治法,同时也是目的。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及《灵枢?脉度》中“肺和”、“心和”、“肝和”、“脾和”、“肾和”等均指此意。和法在中医方法论上,有相应、配合、互补互济、对立统一等方面的意义,当代名医蒲辅周说:“和解之法,具有缓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气血,皆谓和解”。说明和解之法是调和之法,是指一切能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里、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阴平阳秘这一目的的治法。本文介绍的验案初诊遣方用药即采用杜老师著《奇难病临证指南》肉瘿一案[2]原方,根据患者病情加入玄参12克,太子参12克,用量亦作增减。方中柴胡、青皮、香附、三棱、莪术疏肝行气解郁,海藻、昆布、贝母、黄药子、玄参软坚散结消肿,赤芍、当归、川芎、元胡、乳没活血化淤通络,太子参补气益气,防止克伐太过。药味搭配精当,在平凡中显奇效,体现了和法的功力。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杜老师临证经验显著效果,本例治验也弘扬了杜老师的精湛临床医术。

不可否认,初次发现的甲状腺瘤患者往往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服药,尤其是中药不能坚持较长时间服用,因其确实麻烦,药味较苦。

我院普外科医生得知该患者效果,10余年来已介绍10余例经手术治疗复发,患者不愿再动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按杜老师治疗瘿瘤的大原则组方,均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缩小瘤体,防止复发。但个别病例,虽然瘤体可以控制于不隆起于表面,但是B超仍能看到肿大的瘤结节。

临床上甲状腺瘤根据临床病理划分有滤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不典型腺瘤、甲状腺囊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最常见的还是滤泡状甲状腺瘤。中医统称肉瘿。中医辨证多数为肝脾不调、脾虚失运、聚湿成痰、痰随气升,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结为瘿瘤。临床重点是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消瘀。对于兼夹症候,处置的方案是本治法基础上调整加减。如兼气虚、兼心悸气短、兼潮热、兼纳差等,需临时增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