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读书诗】吕本中《读书》

 江山携手 2016-12-03

读书

[宋]吕本中

 

老去有余业(1),读书空作劳(2)。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3)。

久静能忘病,因行当出遨(4)。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5)。

 

【注释】

(1)余业:空余时间做的事情。这里指读书。

(2)空作劳:付出辛劳而没有用处。

(3)午:午夜。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

(4)因行:即因循,悠游闲散意。遨:游乐。

(5)膏火:灯火。比喻夜间读书求学的费用。膏:灯油。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高宗绍兴八年(1138),作者因触怒权奸秦桧而被降职以后。时作者已年过半百,挑灯苦读至更深夜阑之际,不禁感到头昏眼花、腰酸手软。伴着微弱的孤灯,漫卷手中的诗书,一股苦涩悲怆的滋味随着倦意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心中的感慨。

作者首先申明,仅仅是因为年老才操此读书“余业”,然而读书成底事,不过是“空作劳”而已。夜以继日,伴我者唯有虫鸣鸡号,这是何苦呢?自己年迈多病,养神修性、保重身体才至关重要。若得闲暇之际,完全可以命俦啸侣,一同外出游山玩水,何必黄卷青灯,如此苦读呢?岂非是自受煎熬?

作者友人谢薖有《读吕居仁诗》云:“今晨开草堂,草恢乱无次。探囊得君诗,疾读过三四。”(《谢幼哭文集》)可知诗人确实有夜间读书写作的习惯而且一夜作诗可达数首之多,文思之敏捷令人吃惊。只是使人费解的是,作者出身于名门世家,幼承家学,且又“以诗为专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似当以读书为快事,何以会把读书看作是“空作劳”、“自煎熬”的“苦”事。何以诗中会笼罩着如此凝重、无可排遣的迟暮之感?细玩诗中词句,综考诗人身世,可以得出大致的答案。

诗的首联即引人思索。读书既为“余业”,那么何为“正业”呢?既为“空劳”那么何为劳而有所得呢?年老时如此以为,年轻时恐伯未必吧?陆游《吕居仁集序》云:“公自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身履之,几三十年,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浸灌,不极其源不止。故其诗文江洋闳肆,兼备众体,……一时学士宗焉。晚节稍用于时。”这段话正可为此诗下注脚。作者本酷嗜诗学,性喜读书,只因后被朝廷重用,便决心报国济时,心目中便把仕途上有所作为当成了“正业”。而现在呢,虽有经邦之才、励世之节却只能优游闲散,以诗书自娱。书读得再多,于定国安邦又有何用呢?岂非“空作劳”乎?还不如颐养天年,自适其适。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似乎是自嘲自笑,强作宽解。实际上蕴藏着不甘如此终老林下、以读书消磨时光的郁勃之志。他之所以不能“久静”,不愿“出邀”而甘愿如此自讨苦吃,就是因为他从心底还希望重返朝廷、从事“正业”。劳有所得,名垂青史。清人陆心源则以为,作者晚年“优游林下,著书教子,著述传于后世,有子蔚为大儒,实在是一大幸事,还得感谢秦桧“玉成之”呢(《仪顾堂集》卷五)孰得孰失,恐泊诗人始料所不及吧?

(沈时蓉、詹杭伦)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着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