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豫剧“五大名旦”是哪五位著名演员?

 yawachu 2016-12-03

河南豫剧“五大名旦”是哪五位著名演员?

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中)、陈素真(右二)、崔兰田(左二)、马金凤(右一)、阎立品(左一)在河南省第一届豫剧流派调演大会上。

马金凤穆桂英20世纪20年代之前,河南豫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所有的女角色都是有男演员扮演的。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马双枝、王润枝、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等,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

由于豫剧的名称是解放后才定型的,我们所说的豫剧五大名旦也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称谓的,主要是指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他们既是河南豫剧艺苑中久负盛名的表演艺术节,也是被广大群众誉为豫剧五大名旦的五朵金花。

陈素真

本名王若瑜,1918年出生,8岁随义父陈玉婷学戏,改艺名陈素真,唱腔属祥符调。陈素真10岁登台,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获“梆子大王”、“河南梅兰芳”的美称。1937年学习京剧武功,发展了豫剧的武戏。代表剧目主要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三拂袖》、《霄瓖恨》、《女贞花》、《涤耻血》等、解放后,陈素真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著述还有回忆录《我的生命在舞台上》。

常香玉

河南豫剧“五大名旦”是哪五位著名演员?

常香玉号

1922年出生,9岁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学戏,改艺名常香玉,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1941年赴陕甘边区演出,1948年创办香玉剧社,1951年率剧社巡回全国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代表剧目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朝阳沟》、《五世请缨》、《西厢记》等、常香玉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一~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常香玉一生“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艺术追求和爱国爱民、德艺双馨的高贵品格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005年3月11日,常香玉纪念馆暨相遇小学图书馆在巩义市南河渡镇开工兴建。

马金凤

河南豫剧“五大名旦”是哪五位著名演员?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1922年出生,原名崔金,6岁随父学艺演唱河北梆子,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被誉为“七岁红”,14岁正式登台演出,红遍大半个河南。解放后,马金凤以《穆桂英挂帅》得到观众和同行认可。1956年进京演出,轰动了首都剧坛。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蓉蓉轻易、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身,创造了“帅旦”行当。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给予了高度评价。马金凤的代表剧目主要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花打朝》、《花枪缘》等。

崔兰田

1926年9月出生,11岁拜师学戏,先后演出了《申包胥挂帅》、《斩白士其》、《胡迪罗阎》、《刘全进瓜》等,后改演旦角。16岁加入洛阳豫声剧社,主演了《凌云志》、《克敌荣归》、《霄瓖恨》、《桃花庵》等剧,曾于常香玉、陈素真同台演出《秦香莲》,学习两位名家的长处。崔兰田擅长塑造古代妇女中的悲剧人物形象,久演不辍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被誉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主要剧目还有《陈三两》、《对花枪》等。

阎立品

1922年出生,自幼随父亲学戏,10岁拜师如开封义成班,学演《咬箭头》、《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坠》等几十出戏,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作为人生准则,1938年日寇入侵河南,16岁的阎立品拒绝给柜子唱戏,毅然剪断长发,隐居山区,显示出高尚的气节和操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阎立品重返豫剧舞台。1954年初,京剧大师梅兰芳破例收阎立品为弟子,阎立品从此主攻闺门旦,逐步形成了“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传神,运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