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及特征

 土地球 2016-12-03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


1
工艺流程:

同传统活性污泥法


2
工艺特征:


①污泥负荷率BoD5很低 Ns=0.05-0.1Kg BoD5/Kgmlssd


②曝气时间很长24-48h


③剩余污泥量少,勿需进行厌氧消化处理


④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氧化沟工艺是样式曝气的一种特殊工艺—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3
工艺参数


T=24-48h    R=60%—200% Ns=0.05-0.1  Qc=20—30d  X=3000—6000mg/L


4
缺点


优点(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强)不设初淀池


缺点 ①池容大②爆气时间长③基建和运行费用高


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lonSystem)工艺的全称为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它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兴起,是变形的SBR工艺。


ICEAS与传统的SBR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在反应器的进水端增加了一个预反应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仍保持进水),间歇排水,没有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这种系统在处理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方面比传统的SBR系统费用更省、管理更方便。但是由于进水贯穿于整个运行周期的每个阶段,沉淀期进水在主反应区底部造成水力紊动而影响泥水分离时间,因而,进水量受到了一定限制。通常水力停留时间较长。


间歇排水延时曝气工艺(IDEA)基本保持了CAST艺的优点,运行方式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周期排水的形式。与CAST相比,预反应区(生物选择器)改为与SBR主体构筑物分立的预混合池,部分剩余污泥回流入预混合池,且采用反应器中部进水。预混合池的设立可以使污水在高絮体负荷下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保证高絮凝性细菌的选择。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①由于负荷低,延时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较大②对水质水量变动性强 ③产污泥量少 ④处理效果好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对BOD的去除率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一直处于内源呼吸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