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分钟看懂「古代藏书楼」

 昵称974066 2016-12-04



藏书楼,顾名思义是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比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民间藏书蓬勃发展,民间藏书楼开始兴建。事实上,私家藏书楼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构的,如浙江天一阁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专门用来收藏图书的建筑;另一种则是虚拟的,指的是有藏书楼的专用名号,但没有实际的建筑,比如陆游的书巢,他的藏书是随居室放置,并没有专门构建的书楼。


而明代的藏书楼最出名的莫过于范钦建立的天一阁,天一阁建立于明嘉靖年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天一阁之所以能够留存下来,离不开他代不分书的管理方式,私家藏书最忌讳的就是在流传过程中分家分书,导致书籍散落。到了清代,私家藏书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南翟北杨”的铁琴铜剑楼和海源阁。铁琴铜剑楼的主人瞿镛致力于收罗江南珍本古籍和文物古董,曾购得铁琴和铜剑各一件藏于楼中,故名“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是当时与铁琴铜剑楼齐名的惟一一座北方私藏书楼。它的创始人是山东聊城人杨以增之父,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3236种共208300多卷,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


而清末古越藏书楼的诞生则是我国封建藏书楼时代和近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重要分野。古越藏书楼位于浙江绍兴,由徐树兰独立捐资建造。该藏书楼设大众阅书厅,读者可凭阅览牌到此看书,供应茶水,兼办膳食。张謇在1904年撰写有《古越藏书楼记》,盛赞徐氏“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的嘉行。


古代藏书楼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私家藏书以私藏不外传为发端,保留了大量孤本,为学术发展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发展至近代,又设立阅览室,逐步发展成为公共性质的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