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说被猥亵是件小事了

 汉青的马甲 2016-12-04


文/简书作者:斯托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张韶涵 - Ang 5.0 1

就在最近几天,《“准妈妈致《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停止渲染董力阿拉蕾CP”》的文章引爆互联网。作者就董力阿拉蕾热炒CP事件发出强有力的控诉,微博知名段子手“猪蹄蹄小朋友”联合发声,一时之间,数万网友掀起滔天巨浪。所有人都开始反思这桩有关“童养妻”、“未成年童女保护”等敏感字眼的社会新闻,所有人也都在探寻娱乐媒体营销背后的真实面目。

看过《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朋友应该都对阿拉蕾有着深刻印象,包括作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曾被这个软萌可爱的小姑娘成功圈粉。而董力阿拉蕾从最初的“实习父女”到“热炒CP”,本是有着良好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处理教科书示范的意义逐渐被稀释。就好像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所言一般,“电子媒体正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秘密,它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如果没有秘密,童年这样的东西当然也不存在了。”

随后,《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回应发声,表示观众应用“善意的眼光”看待节目,并“杜绝恶意揣测与妖魔化解读。”

其实节目组是否有意营造CP氛围到了此时此刻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延伸出的社会问题被再一次推到公众面前。猪蹄蹄小朋友用一条微博重新揭开未成年保护与性意识觉醒的面纱,这在在传统保守的中国社会,无疑是一场先锋意识的激烈角逐。无数人在评论区发出血泪控诉,毫不避讳地分享着童年性侵犯经历。围观者无不捏紧拳头咬牙切齿,对这个世界隐藏的黑暗与龌蹉抱以最坚决的抵制。

2

说到这个,作者先分享一个隐藏了将近十七年的秘密。和这件热炒CP事件大多数勇敢站出来的朋友们一样,我在童年时期同样遭到多次不同程度的侵害。而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侵害我的大多数人都是身边的近亲。我只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希望各位能够有所反思。

那大概还是我八九岁的年龄阶段,我一如往常地跟随小伙伴去隔壁邻居家玩耍。碰巧彼时邻居家表哥父母有事外出,而他莫名支开其他小朋友,单单领我一人进他房间。

当时并没有太多顾虑,因为都是同进一家门共吃两家饭的亲人。他向来待我如亲生兄妹,关系非比寻常。人畜无害的我乖乖听他话坐在床边上,而他以播放动画片的名义开始调试CD机播放色情录像带。

看到淫秽画面的那一瞬间,我感到万箭穿心式的恐惧。而更可怕的是表哥开始脱下裤子并发出暧昧的呻吟,顿时便觉得全世界都流满了咸腻腻的过期奶油。

我嚎啕大哭,并推开身前的表哥推门而逃,进家直接扑向外婆的怀抱。彼时的外婆还未明白我到底经历了什么,再三追问无果只当以为是我又在外面玩耍淘气不了了之。

我承认,我在这件事上缺乏公开的勇气。以至于在十七年后才敢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在这篇文章中简单披露。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每一次发生,都为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男性群体发自内心的恐惧,封闭社交,对身边人的不信任感,以及无数个漫漫长夜重叠的梦靥。甚至于到如今大学毕业工作将近一年半仍然会对陌生男性有着本能的抵触,这都是那些无耻之徒犯下的侵害罪行。

求你了,请别再说被猥亵是件小事了。

3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没事啊,大不了公开啊,为什么不寻求帮助,为什么不让更多人看清那些人的面目。而于此,我只想说除去自身勇气不足以外,中国家庭的性意识教育与保护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空白。

吕克贝松与娜塔莉波特曼成名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太冷》在早年就曾因涉嫌恋童乱伦被一度禁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风靡全球的《洛丽塔》也曾在面世之初因为其伦理尺度面临质疑。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艺术作品中的”忘年CP“有种别样的魅力,亦如今时今日的董力阿拉蕾一般有着大叔与萝莉的反差萌质感。可到底是群众“妖魔化解读”还是事件本身有着恶劣影响,我想那些没有经历过猥亵伤害的朋友,是无法体会那种刺骨的凉意。

再说回热炒CP事件,新闻一出,电脑这头的我便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这些黑暗的经历我到现在都没有告诉我的父母家人,因为我深知,即便在他们知道真实情况以后,也会像某微博网友所经历的那样“一笑了之”。

“没什么的,是你想太多了。”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你肯定误会他的意思了。”“他是你的XX,怎么会对你做那样的事,是你记错了。”诸如此类的搪塞数不胜数,而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回答不止一个。

大多数人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远远不及当事人那般感同身受。或许只是被摸了一下、被撩拨了几番的“芝麻小事”,而关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一句去你妈的。

4

孩子性意识的空白,源于父辈及身边人的思维保守。即便如此,却并不能作为它恶性循环的全部。孩子的性意识建设工作是一方面,未成年保护法的加强亦是一方面。对待被猥亵的态度是恶劣抵制,勇于发声,虽然这话听上去十分主旋律,但不妨碍我再一次重申它的重要程度。

亦如文章开头所言,董力阿拉蕾事件究竟是“刻意营销”还是“看者扭曲”早已不重要,它不过是我真正想说的话的一个事件索引。我希望通过这些片面的文字能够让更多人重视自我保护与未成年性成长,也希望那些撒播阴影的恶魔,统统原地爆炸。

同时想对那些在过去被伤害但依旧没有勇气的人说,虽然要相信光明的存在,但对待黑暗,也请务必“赶尽杀绝”。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