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系列之美食:精致杯具,十里筵席(上)

 茶香飘万里 2016-12-04


红楼胜境,不仅在于鲜活的人物和曲折的伏笔,也在于它对于世俗生活的细致反映。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代小说,其中的一花一木、一廊一檐都可以拿来说道说道,今天得空就来盘点下红楼中的饕餮美食。


一   鹅掌鸭信、酸笋鸡皮汤、碧粳粥


见于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彼时宝玉是个馋嘴的少年,去看宝姐姐时,被薛姨妈留下吃饭,他提起前几日在东府尤氏那里吃的鹅掌鸭信好,薛姨妈就赶紧

“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

宝玉得陇望蜀,又说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就令人灌来了最上等的酒。恰黛玉也在,因着宝玉听了宝钗的嘱咐要吃热酒,便引出她一通酸溜溜的指桑骂槐。也因吃酒一事,还引出宝玉乳母李嬷嬷的一通唠叨。

 

书中此时正值严冬,外面已经下了半日雪珠儿,屋内温暖如春,几个人吃着糟菜,饮着热酒,完了痛喝两碗“酸笋鸡皮汤”,吃半碗“碧粳粥”,最后再沏几碗酽酽的茶——这么家常这么亲热,便是吃点小醋、吵点小嘴,到底还是美的。至此,不光主人公们吃得“心甜意洽”,连看客们也都心生向往了。

至于李嬷嬷的碎嘴子,暂且就忍了吧,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

 
糟鸭信

糟,原意指酒滓。做糟菜时,先用佐料来腌,然后卤制文火慢炖至酥烂,再放入糟缸中焖一日,再加上鹅掌鸭舌都是禽类的肉质鲜美之处,所以这道菜吃起来软烂鲜香,别具风格



酸笋鸡皮汤

此菜贵在“酸笋”难得。笋本来便幼嫩鲜滑,那种独特的酸味化去鸡皮的腥膻油腻,鸡皮之鲜又中和了笋的寡淡,此汤喝起来酸辣爽口,又解酒开胃,真是让看客们一见汤名便忍不住口舌生津。



碧粳粥

《食味杂咏》云,

碧粳米粒细长,带微绿色,炊时有香”

主要出产于河北玉田县附近,在清代系供品,专供皇帝、贵妃等宫廷贵族食用。后文中提到的“绿畦香稻粳米饭”亦系此米煮成。

作者在此处用这个粥,一则暗示四大家族此时之贵族地位,二则点明薛姨妈对宝玉的周到用心,三者这粥名极妙,不过三个字,倒叫人看到了浓稠的质感、微碧的颜色,甚至闻到那白腾腾的热气和米粒的清香…

文字确能引起通感。



 

二  枣泥山药糕


见于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秦可卿卧床日久,王熙凤一来奉贾母之命,二来自己向来与可卿交好,时常去看她。这日熙凤又过府探望,只见可卿虽未甚添病,

“但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

此时的可卿,对于自己的病情已非常清楚,却反倒不像先时那样说些伤感颓丧之语,只说“或者好了也未可知”,又叫熙凤“回老太太、太太放心”,还主动提出

“昨日老太太赏的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



这可不是要嘴吃。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通过这种极小极易的请求,讨贾母欢喜, 安长辈之心,可卿心思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而作为红楼中难得的一对“闺蜜”,可卿明知大限将至,熙凤也已心照不宣,彼此却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好话,一起走向难以改变的结局,二人心中之酸痛可想而知。

 
枣泥馅儿山药糕

山药能补肺益肾,红枣能益气生津,此糕不但香甜软糯、更有开胃健身的保健功效。

 

三  奶子糖粳米粥


见于第十四回。

当时可卿已死,贾珍求了熙凤料理丧事,凤姐素好弄权、显示才干,自然一求即应。她做事不畏勤劳,每日寅正起床,卯正二刻便过到东府来理事,恰又碰上两府其他杂事不断,忙得她“茶饭也没功夫吃,坐卧不得清净”。她“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只日夜不暇地筹画安排,赢得了合府上下赞叹。

这段时间,她早间常用的便是这“奶子糖粳米粥。”


奶子糖粳米粥

粳米甘平,宜做粥食,粥饭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而牛奶粥更是个古方,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能“补虚损,润五脏,养血分”。粥中除放了奶子,又加了糖,不但口味极佳,也算是熙凤提气补神的秘密武器了。




四  火腿炖肘子、惠泉酒


见于第十六回。

元春刚刚封妃,贾家正是烈火油烹的鼎盛之时,贾琏送黛玉奔丧,如今也从扬州归来。凤姐两口此时还情浓意洽,又是久别重逢,凤姐自然心情不错,专门叫人摆了酒馔,夫妻二人对坐小饮。

恰好此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为子求事来了,凤姐便道:

“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

又让赵嬷嬷尝一尝

“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火腿炖肘子

亦称“煨火肘”,是一道清代名菜,至今镇江、扬州仍行此食。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详细写过“火腿煨肉”的做法,大概与之相似:先将火腿和肉煮滚沥干,然后加酒四两放葱椒笋和香菇,同放进水中煨煮。

这是个火工菜,香鲜和合,口感酥烂,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



惠泉酒

惠泉在江苏无锡惠山第一峰下,号称“天下第二泉”,以此泉水酿造的糯米酒,即称“惠泉酒”, 主要采用半甜型黄酒的酿造工艺,色如琥珀,晶莹明亮味道清醇,柔和顺口,在清代还曾成为贡品呈上。

 


五  糖蒸酥酪、风干栗子、松子穰、松穰鹅油卷


见于第十九回。

糖蒸酥酪本来是贾妃自宫中赐给宝玉的,宝玉想起袭人爱吃,便命留与袭人,没想到后来被他的乳母李嬷嬷给吃了。宝玉得知后便要发作,袭人为免生气,便假说要吃“风干栗子”,才暂时安抚住这个小爷。




其间宝玉临时起意,到花家去看袭人,这可真是“天上掉下个活宝贝”,袭人全家受宠若惊,不知怎么是好。袭人自觉面上光彩,大显贴身大丫鬟的排场:

“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

又是拿自己的坐褥铺在炕上,又用自己的脚炉给宝玉垫脚,又取了两个“梅花香饼儿”放进自己的手炉焚好放入宝玉怀中,对于母兄奉上的果品,她“见总无可吃之物”,最后只千挑万选了几个松子穰

“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

 

袭人的业务能力还是过硬的。有一说指她心机深沉,但面上看来,此人言语行动,处处有种家常妥帖的温暖。所以她虽不是宝玉的知己,却是宝玉生活上离不得的第一人。



糖蒸酥酪

中国字真是神奇,一看这个吃食的名字,便好像尝到了那种奶香醇厚、甜腻细嫩、入唇即化的口感。大概做法是

“以牛乳含糖入碗,凝结成酪而冷食之”(《燕都小仪器杂咏.牛奶酪》),

有的还要撒上瓜子、核桃碎、葡萄干之类,色泽斑斓可观,吃起来更加酸甜清爽。

 

风干栗子

栗子本来常见,但此处的栗子不是盐煮,也并非糖炒,而是风干的。鲜栗子风干后,果肉蔫软,糖度增加,更加绵软沁甜,既不上火,又保留了栗子的原有风味。

 
松穰鹅油卷

穰,有“瓤”之意。这个大概是松子仁做瓤、有酥皮的一种点心。书中后面还曾提到一种“松穰鹅油卷”,也与之类似。

松仁气味芳香,有通便润肠的功效。鹅油本身是一种护肤品,能使人皮肤白嫩,现在市场上也有“鹅油膏”卖,如在烹调中使用,它又是一种很好的起酥油,据说其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相似,可以说美味又健康。

 

六  香薷饮解暑汤


见于二十九回。

此回中宝黛二人又闹了回别扭,起因是清虚观打醮时有人给宝玉提亲,宝玉原本就不痛快,黛玉偏偏还拿这话来刺他,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偏偏弄成了两个心,宝玉气得又摔了回玉,黛玉更是伤心大哭,将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都吐了出来。




宝黛的故事全然不是那种一见钟情、得定终身,成亲后便夫贵妻荣、兰桂满堂的传奇小说套路,两人初见便觉亲切,但直到最后才培养出了默契和信任,其间过程颇为不易,经历了很多试探、误会和酸痛。但也正因为这“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此份情意才格外真实而动人。



香薷解暑饮

香薷,植物名,茎叶可入药。香薷饮,则是由香薷、厚朴、扁豆制成的一种药剂,可治伤暑感冒

有方家曾研究过,说红楼前八十回中,很多药方并不治病,依着菜谱做出的菜也并不十分好吃,大都是小说家言,是作者杜撰出来为情节服务的。但不论其他,起码这个“香薷饮解暑汤”倒是确实可用的。

 

七  酸梅汤、玫瑰卤、木樨清露、玫瑰清露


见于三十四回。

宝玉挨了打在怡红院中养伤,正是暑天大热之时,伤口并不易好,王夫人十分挂念,便叫人来问,去了的袭人便详细汇报道:

宝玉吵着吃酸梅汤,可她想着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才挨了打,心里存着些热血热毒,吃这个怕再激出病来,于是劝了半天宝玉才作罢,换了糖腌的玫瑰卤子吃,吃了半碗宝玉又嫌絮了,不香甜。

 这篇话紧密围绕王夫人的问题展开,又不限于问题本身,既回答了疑问,又给出了很多补充信息,同时表明自己工作十分尽责,对宝玉的情况非常熟悉,并且充分起到了大丫鬟的作用,并不一味由着他胡来。

这时,前半回中的第二个“主角”便出场了——王夫人叫人拿出两瓶东西交给袭人,嘱她拿给宝玉吃:

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

“一碗水里只挑一茶匙儿,就香得了不得呢。”

 


乌梅汤

酸梅汤是常见的消暑饮品,多用乌梅、加山楂、桂花、甘草和冰糖等熬制而成,饮用前亦可冰镇,口味酸甜去腻,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的功效。



糖腌玫瑰卤子

清代扬州盐商童岳荐在《调鼎集》中就曾记载过 “鲜玫瑰花”的这种吃法:

摘玫瑰花阴干,将梅卤量为倾入,并洋糖拌腌,入罐封好听用。”

这样做出来的玫瑰卤子,不但味道香甜,而且色泽艳紫、晶莹剔透,可冲茶、泡酒、做酱,还保留了玫瑰花养颜润喉的功效,真是风雅又实用。

 


木樨

木樨清露、玫瑰清露,实际上是桂花和玫瑰花蒸馏所得的香液。受技术条件限制,古代制作这种香液极为费工费时,据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自己的《菊露和酒》一诗中,具体地描写过自制花露的过程:

“早晨摘下新鲜的花朵,密封在蒸馏器中,低火慢炊一天一夜,直到入夜以后,才能看到凝露开始从蒸馏器的流嘴中滴下。”

因此,这种清露极为珍贵,是进上的贡品,非一般家庭所能享用。

 
木樨清露、玫瑰清露

书中的这段描写画面感超强:

木樨清露色泽澄澈微黄,玫瑰清露则鲜红透明,犹如“胭脂汁子”,盛在精致的小玻璃瓶中,盖着银色的螺丝盖,先不说吃起来“果然香妙非常”,便是看客只看着这些字,便会觉得“心中爽快,头目清凉”,实在与暑天十分相宜。

 

八  小莲蓬小荷叶汤


见于三十五回。

这汤是 “伤员”宝玉点了名要吃的。凤姐说得清楚,此汤“口味不算高贵”,不过“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关键却在于那副银模子:

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造得十分精巧。


银模子

此事亦有方家考证,言称凤姐虽说得轻巧,但它并不是一碗简单的“荷叶疙瘩汤”,用料十分讲究。

要用上等稻米磨成米粉填进模内,有的还要加入肉馅、虾泥、鸡茸、莲肉,压制成型后放在新鲜荷叶上蒸熟,取那点荷叶的清香。打底的汤也有讲究,必须是清亮不腻的鸡汤,还要加上菌菇三鲜之类的配料。



莲蓬荷叶汤

最后出来的汤,汤色碧清,粉团细腻,一颗颗有的如菱角尖尖,有的如细嫩莲蓬,有的如同梅花菊花朵朵竞放,再放上几片青翠欲滴的小荷叶,配上红色的火腿和深棕的菌类,简直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画感。

这吃的哪里是汤,是银子,是功夫,是意境。

 

九  荔枝、红菱、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藕粉桂糖糕


见于三十七回。

这是海棠诗社一回。此时湘云并未在大观园中,宝玉特意遣人去“小侯爷府”给湘云送东西,这样才引出了湘云听说起了诗社、急忙赶来的情节,也才有后来的菊花诗和螃蟹宴之事。



荔枝

这里的“荔枝”倒不稀罕,稀罕的是盛荔枝的器具。袭人因要拿碟子盛东西给湘云,想起槅子上的“缠丝白玛瑙碟子”前日里拿去给探春送荔枝了,因为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金石二·马脑》中说:

“…缠丝马脑,红白如丝。此皆贵品。”

看着这一段,又不免想起白居易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一句。赤红的荔枝,卧于云霞缠绕般的碟子上,由质到色,无不相配,可见宝玉在道德文章上虽不用心,对美还是颇有鉴赏力的。

 

给湘云送去的红菱鸡头,是时鲜的果子,属于“水八仙”中的两种。


糖水鸡头米

红菱水分足,淀粉少,生食起来味道清甜,又少渣滓。鸡头又叫芡实,芡实仁又叫鸡头米,入口先苦后甜,回味甘平,亦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栗粉糕

《随园食单》中“栗糕”条云:

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

而书中所说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可贵之处第一在于用的是“新栗粉”,也就是栗子煮熟后,即剥即研泥的;

第二在于有“桂花糖”来配。栗粉的香甜细腻,再加上桂花馥郁芬芳,此款点心的美味可想而知。



藕粉桂糖糕

书中后面还曾提到另一款点心:藕粉桂糖糕。做法大概与新栗粉糕没有大差,无非原料换作了藕粉,相比之下,味道应更清淡平和些,颜色上栗糕如琥珀浓黄,藕糕则洁白如玉罢了。

 

十  蒸螃蟹、烧鹿肉


前者见于三十八回,后者则在四十九回。之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书中的描写都已不仅限于美食本身,而是围绕美食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情境。

席上之蟹之鹿固然是主角,但毕竟孤掌难鸣,而有了各样人物穿梭其间,再加上酒茶等各色配角,便使得美食更香、景色更美,而人物的性格也更加鲜明了。


杨柳青 红楼螃蟹宴

先看地点,筵席摆在了藕香榭,因为那里

“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

榭中栏杆外另放了两张竹案,各有两三个丫头,有的扇风炉煮茶,有的烫酒。一时大家吃了起来,又有凤姐鸳鸯两个插科打挥,弄出了多少热闹。

 

贾母薛姨妈等退去后,大家一边吃蟹,一边商量着作诗,这时,黛玉倚栏钓鱼,宝钗掐了桂蕊掷向水面,李纨探春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则在花阴下拿花针穿茉莉花




因着蟹肉寒凉,席间备的有烫得热热的黄酒,还有“合欢花浸的烧酒”,用的乃是“乌银梅花自斟壶”,配的是“海棠冻石蕉叶杯”。就连吃完了洗手的东西也不是普通的香胰,而是能去腥的“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



螃蟹


四十九回也是极热闹的一回。

时近年下,恰好李纨、宝钗和薛姨妈都有亲戚进京,年岁大小差不多的姐妹凑齐了十三人,又正赶上下雪,李纨便在芦雪庵中起了诗社。芦雪庵

“建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牗,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

芦花坠雪,河面铺白,一片茫茫中更显得出此处的阔朗素净。



芦雪庵

与此静景对应的,便是宝玉急不可耐的着慌,“直嚷着饿了,连连催饭”,最后

”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地咽了”。

顺便说说这“野鸡瓜齑”。清代《调鼎集》记载过这道家常菜:

野鸡瓜去皮、切丁,配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酱或加大椒炒。”

爽脆的酱瓜冬笋,配上鲜嫩鸡丁,味道咸甜而略有姜之辛辣,虽是小菜,作早餐配菜却正合适的。



野鸡瓜齑和汤泡饭

湘云是个好玩的性子,怂恿宝玉拿了新鲜鹿肉到园子里现烤着吃,书里说的明白,用具是“铁路、铁叉、铁丝蒙”,说白了就是清朝版的BBQ。

此时外面雪下了一尺多厚,芦雪庵里笼了地炕,烤鹿肉喷香扑鼻,大家拥炉饮酒联句,输了的便罚去栊翠庵讨一枝胭脂般的红梅…此情此景,简直让人恨不能生于当时。


烤鹿肉

 

此两回中都有诗,当美食遇到了美景、美人和美文,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蟹肉和鹿肉的鲜美,佐以老姜之辣、香醋之酸, 佐以红梅的寒香和湿润的雪意,佐以高逸的才气和世俗的玩笑,青春之美、生活之美在这两处达到了高潮,成为了红楼中最美的画面,也成为看客们心中美好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