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移动已成5G标准领导者、5G技术引领者

 BGND 2016-12-04



本文人物

易芝玲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段晓东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

郭昀但瑞华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课题组



中国移动已成为5G技术引领者、5G应用标准化的领导者,并提出未来5G布局/发展方略。








易芝玲博士(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在2016年11月所作的重要报告:《打造灵活的5G网络与5G空口》。




以“5+2”技术理念,重新思考5G网络的设计原则SDAI(软件定义空口)+UCN(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


1、重新思考5G网络的设计原则(“5+2”技术理念)


香农理论再思考:为无线通信系统开启绿色之旅

蜂窝再思考:不再以蜂窝的形式

信令控制再思考:让网络更智能

天线再思考:通过SmarTIle让基站隐形

频谱空口再思考:让无线信号“量体裁衣”

前传再思考:通过NGFI(下一代前传接口)实现柔性无线接入网

协议栈再思考:实现差异化接入点灵活配置以及BBU和远端无线系统功能优化


2、5G的UCN(用户中心网络)架构有如下四个特征:


(1)RAN重构:为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接入技术组合、提升组网效率,传统的蜂窝边界将允许动态重构调整、传统的协议栈以及基带功能将被切分并以最优的方式分布在重构的RAN网络节点和相关子系统上;


(2)边缘提升:以支持超低的端到终端延迟(低至1ms),高效的数据分流、分发、本地移动性、各种边缘业务(包括RAN上下文开放使能的跨层优化),以及移动边缘云;


(3)CN-RAN再划分:以支持融合多制式技术、低的端到端延迟(不超过10ms),并充分利用控制转发分离(SDN)和软硬件解耦(NFV)的优点;


(4)网络切片即服务:支持通过SDN/ NFV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并能够通过一种更强大的水平平台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的融合;对于有效地满足“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3、5G的SDAI(软件定义空口)


与以前的空口制式不同,SDAI不是单一的基于参数化AMC的空口,也不是针对不同用户场景而独立设计的多个空口的简单合集。相反,SDAI通过物理层不同功能模块的可配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这些功能模块包括帧结构、双工模式、波形、多址方案、调制编码和多天线空域处理方案以及频谱策略等。


SDAI 通过优化的定制能力满足eMBB、mMTC和uMTC三类典型5G场景需求,具备如下两个鲜明特性


(1)敏捷:SDAI通过可编程可配置功能,实现空口技术灵活构造及针对用户和业务模式的参数裁剪能力。


(2)高效:SDAI尽力构建统一的构架,最大化共性功能,最小化满足定制需求的特殊能力,支持不同场景和接入技术,同时在保持最小化特殊功能情况下,提供特殊定制化服务。



2014年~2016年间,中国移动的5G原型系统展示:



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



中国移动5G创新中心的发展近况



2016年9月完成5G技术原型测试:



用户中心网络:移动边缘计算试验情况



2016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爱立信完成全球首个基于蜂窝网络的UAV试验。2016年9月,中国移动在G20峰会期间完成LTE-V展示。



3GPP RAN1的工作进展与计划:



3GPP RAN2的工作进展与计划:



3GPP RAN3的工作进展与计划:



NGFI(下一代前传接口)的发展现状:



3GPP SA2的相关工作进展与计划:



对“5G网络与NFV/SDN技术协作发展研讨会”(2016年10月24-25日,北京。中国移动是主办方之一)的总结:



2016年11月7日,发布“Open-O Release 1.0‘SUN’”。



2016年11月18日,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爱立信、英特尔、红帽、WR、Spirent、博通、诺基亚、大唐、赛灵思、风河、思博伦等成立:C-RAN无线云网络工作组。计划2017年12月实现原型PoC验证概念,2018年6月实现外场组网验证。



总结:5G移动通信时代将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的时代。


(1)目前,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4G+网络:约146万基站、用户总数达到约4.81亿。


(2)5G的可持续发展:性能+效率/灵活性。绿、软、超快。对7大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的再思考。


(3)端到端的5G移动通信网络:SDX(用户中心网络UCN+软件定义空口SDAI):


①使能技术:SDN/NFV、UCN(C-RAN/MEC/NGFI)、SDAI/MCD;


②中国移动向3GPP提交的5G NR提案超过200个,包括:SA2(SDN/NFV);RAN3/RAN2(C-RAN/NGFI/MCD);RAN1(SDAI/MCD)。


(4)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与垂直行业协作共建5G生态系统。


(5)5G NR与LTE-A Pro的差异分析。


(6)Open 5G(Open-O)以及大数据(中国移动每天的数据流量达到了7000 TB)。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段晓东:《下一代网络与5G》。





5G网络架构设计的总体思路



 5G网络方案挑战巨大



结语、展望





喜欢
关注我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