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为啥这么长?

 clz6198 2016-12-04

慈禧太后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为啥这么长?

  西太后按照符合东太后地位的规格为其举行了葬礼。根据当时的宫廷记录,葬礼按照规定的程序花费时间隆重举办。当然,群臣也全部参加。这并不像一些传言所说的那样,如西太后为了毁灭毒杀的证据将东太后火葬,或是仓促地密葬而了事。从事实来看,毒杀说首先是不成立的。

  与毫无根据的毒杀说相比,笔者更愿意注重史实。东太后去世后,西太后的对抗之心也未死。这便是历史事实。

  东太后去世后的第十三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迎来自己六十大寿的西太后,命令增筑自己的陵墓。此后,花费了十四年的时间和大量费用,直到西太后去世后才完成了这一工程。她虽然在陵墓的位置上输给了东太后,但是在豪华程度上却胜过了东太后。

  即使在“徽号”上,西太后也与东太后竞争。

  过去的皇室,为了显示权威,有尊号、徽号、谥号等各种尊称。例如,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是尊号,在尊号前面加上作为个人称呼的一些美辞丽句是徽号。此外,死后还要被赐予谥号。徽号也好,谥号也好,与结婚喜宴上的大型花式蛋糕一样,被认为文字排列得越多就越豪华。

  西太后在咸丰帝死后,从儿子同治帝那里得到了皇太后的尊号和“慈禧”的徽号,因此也被称为慈禧太后。慈,是“父母疼爱孩子之心”的意思;禧,是“喜庆、吉祥”的意思。

  徽号有每逢国家举行庆祝活动时就追加两个字的习惯。同治帝大婚的同治十一年(1873年),西太后的徽号追加了“端佑”二字,变成了慈禧端佑太后。第二年同治十二年,成人后的同治帝开始亲政,徽号又追加了两个字,变成了慈禧端佑康颐太后。紧接着,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发布圣旨,称为了表达对东西两太后的感谢之情,为其徽号再追加两个字,但因二十天后同治帝去世而没有实现。

  西太后的外甥光绪帝一即位,则为了纪念,为西太后所上微号为“昭豫庄诚”四字,变成了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太后。之后,在光绪帝大婚、开始亲政、西太后六十大寿时,分别追加了“寿恭”、“钦献”、“崇熙”,由此她正式的名称变成“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公文中书写她的正式名称时,如果写错一个字就犯了大不敬的罪过。因此,大概当时的书记官每次书写她的名字时都很紧张吧。

  恭上徽号之仪所需开销也非常大。每次,都是花费数日举行层层繁文缛礼和夸张的仪式。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和皇后以下的妃子们,必须穿着正装恭恭敬敬地行跪礼。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去世后第二天,西太后也去世了。继位的溥仪(宣统帝)按照祖制,要赐予去世的西太后谥号。当然,这件事实际上不是年幼的溥仪而是辅佐的大人们所为。最后,她的谥号定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二十五个字。清朝历代皇后的谥号,也就十九个字左右,西太后的谥号是最长的。因为逐字写下这二十五个字的谥号非常烦琐,史书上记载她的名称时,都使用“孝钦”、“孝钦皇后”、“孝钦显皇后”等略称。

  顺便说一下,比西太后早去世二十七年的东太后的谥号是“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共十七个字。从长度上的八字之差,可以感觉到西太后的深深执念。

最后修改于2016-12-01 18:22:27阅读(1990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