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紫色梧桐318 2016-12-04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题记------


 读南唐中主李璟这首词,正好是夏末秋初之际.文字间微微有缕缕西风的凉意袭来,也带来些许季节流转、光阴悄逝的怅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枯萎,清香销尽,翠叶凋残,一阵秋风吹过水面,绿波间漾起缕缕愁意。这正是夏末秋初的景象,一幅残荷水墨画,也象一帧美人手持罗扇坐在湖边沉思的精致小像。四季在身边悠悠流转,所见的唯有飘零,苍凉和寂寥。


  时光会让一个敏感的人分外孤独和感伤。本来应该是美丽袅娜的荷花已经花叶凋残,那被西风吹起的阵阵波纹仿佛是它哀愁的心绪。凋零的荷花、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碧绿的西风愁波、那美人的憔悴自伤,一点一点地熏染着我们的身心。这是生命对季节变换、时光流转的一种细微感受。


  这里的“菡萏”二字,似乎比“莲蕊”、“荷花”等词别有一番味道。它语出《尔雅》和《诗经》,《说文解字》中称荷花未开之时为“菡萏”,开花后名为“芙蓉”。此处实为莲花的古称,显得更为高古典雅,更为精致,显出一份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风姿。“香销”让人似乎闻到了一丝即将消逝、若有若无的荷花清香,此“菡萏”之香高洁而淡雅,自然非比一般的俗物之香。  

 

翠叶残”,一个“翠”字,恍然有金玉翡翠名贵之色的光影与凋残。正是这种高华典雅的字句,使人感到了此处的荷花自有一种珍贵精美的生命特质。而秋寒肃杀的“西风”在绿波间酝酿漾动之时,便不免令人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九歌*湘夫人》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愁起”二字来得自然而然,正是这萧索景象触人眼目时,于人的内心深处引起的情感波动。仿佛让人看见一位红妆美人在花叶凋残的荷塘边伫立,西风乍起,碧波轻漾,指尖微凉,眉梢凝愁。


  有了这样的景象和氛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便很自然地脱口道出了。“韶光”一词蕴含有深隽的生命意识。“韶光”的憔悴,既是时节花木的凋残,更是人生中美好年华的消逝。

 

    正是“韶光”的憔悴,让我们感到那“菡萏香销翠叶残”,其实是写人的青春年华。这“菡萏”宛然就是词中人的象征,也是词人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正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正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好的青春已经渐渐失去,又怎么看得下去?于是,与韶光一同憔悴下去的人,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水塘景象。“不堪看”三个字也就分外深沉有力。不堪去看的又何止是那朵荷花,难道不包括词人自己吗?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文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国势飘摇,韶光易逝,南唐正如这渐渐枯败的荷花一样,美丽不复存在。一切美好都已经逝去了,往事只能留存在回忆中。此时此刻,触景伤情,这位南唐中主心中产生了无穷痛苦和哀怨。

 

   他的这种种愁苦投射到美人眼中,便是那满塘枯荷,一池愁波,西风乍起。让人不禁想起纳兰容若的那句:“谁道西风独自凉”。


  是呵,西风已至,那般艳丽明媚的菡萏翠叶幻象之下,已然是苍凉的晚景收梢。季节风景的变幻中,生命万象已在华丽转身,冉冉谢幕。那些生命曾经烟花般绚烂的华丽演绎,最终沉静寂廖一如深沉夜幕,将那些往昔岁月深深隐匿。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细细回味这两句,常常让人心头升起一种如梦似幻的人生飘渺之感。迷蒙淅沥的秋雨滴滴答答轻敲着窗棂,敲碎了人的梦境,敲得人心寂寞而荒芜。

 

    梦醒方惊觉良人还远在云水关山重隔的朔方鸡塞。“鸡塞”,是“鸡麓塞”的简称,在陕西横山之西,这里泛指边塞戍远之地。这个地名的出现使词的主题渐渐清晰:原来是在思念远方的征人,也使词境一下子转为辽远开阔。

 

   由西北朔方之地的“鸡塞”到菡萏初凋、荷叶枯残的江南,相距何其遥远!烟雨迷茫,天高地远,益发使思念之线显得分外纤弱。孤寂清冷的小楼里,回响着玉笙一曲终了的清越之声,时断时续,似那深闺独处的幽寂哀怨,悠悠不尽。一个“彻”字,说尽天高地远、时空交错的人间寂寞,一个“寒”字,令蓦然袭来的悲恸如那漫天寒雨浸入骨髓。       然而,风雨楼高,吹笙并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眼泪不停地流淌,带有无限的怨恨、无限的惆怅。可是眼泪又能改变什么呢?无可奈何,她只有独倚小楼栏杆,眺望远方的良人。

   秋雨绵绵、梦境缈远,小楼玉笙幽咽,佳人阑干独倚,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在看似柔婉精致的文字背后,是词人李璟对人生浮脆、国运孤悬的大感慨。他可以锁住手中的笔,却锁不住生命中那种深刻的爱和忧伤。 
    
    一代名相王安石曾对“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称赏有加,感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甚至认为超过了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解人之不易得”。他很推崇“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生起一种美人芳草的理想寄托。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写得实在是好。读到这样的诗词句子,总会在心头氤氲起梦幻般的雨雾来。它们在词中虽是写思妇雨夜梦回的凄清感受,但人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出了闺怨范畴的意韵。

   那朔方鸡塞之远,江南小楼之寒,细雨声、玉笙声之绵远飘忽,也许唤起了我们独自在雨夜里听着滴答雨声的那种寂寞感受,让我们想起某些午夜梦回时思念生命中某些岁月时的苍凉体验,想起深夜里听到远处传来飘飘渺渺的笙箫或笛声时的片刻心动。一切的梦想、一切我们曾经拥有而又失去的东西,都可以是那个魂牵梦绕而不可得的梦。只有在梦里才能够回忆……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种由词的意境引起的感触与联想,正是叶嘉莹先生所谓词的“感发”力量。王国维尝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自楚辞《九歌》:“美要眇宜修兮”,言湘水女神之美丽。所谓“要眇宜修”之美即是书写一种女性婉丽阴柔之美,一种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而且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 
 
 
 
  “美要眇宜修兮”,与此相似的还有秦观《浣溪沙》里的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记得还有谁能有这样纤柔细腻的笔触,有这样空灵婉转的情怀。细细地品味中,会忽然感到某种似乎曾经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相似的情境:朦胧飘渺的愁绪如花飞,如丝雨,弥漫在整个世界里,绵绵密密,飘飘洒洒。美妙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
 
   这是很多年前某次在雨中见到的朦胧情境?是某次梦里见到的飘渺幻境?忽然间,就感到自己的心被这样柔软纤细的文字轻轻粘住了,就象被一片柔软的天鹅羽毛轻轻拂过指尖,一片晶莹的雪花儿在掌心悄无声息地融化。生命中曾经沉重的无数岁月此时变得轻盈起来。
 
 
    晚唐花间词人皇甫崧的《梦江南》中有句:“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也与李璟的这两句意境相似。幽暗的雨夜中,一切都惝恍迷离,所以词句中处处是一种湿漉漉的听觉感受:在潇潇的雨声中交织着笛音和人语。
 
            笛声如起自明月高楼上,当然清越、悠扬,但在潇潇夜雨江船上听来,却不免显得凄清幽咽。人语一经与雨声、笛声混在茫茫夜色之中,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而若无了。于是船只、驿亭、石桥还有船里的和桥上的人,也都是影影绰绰的,在夜幕和雨帘中幽昧不显,营构出一种幽静、深邃又朦胧迷离的意境。
 
     然而,就是这样黯淡而冷清的场景,这样清旷寂寥的梦境,却令人感到一种遥远的生命记忆里透出来的美好与亲切。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的这两句之美在“朦胧渺远”,它的气象也是“朦胧迷离”,境界“朦胧飘渺”,意韵十分蕴藉,颇耐咀嚼品味。雨意朦胧,夜色朦胧,梦境朦胧,真可谓极迷离倘恍之致了。更有想象中的被蒙蒙细雨阻断视线的远塞关山,有小楼中幽幽咽咽、若有若无的笙箫之声。
 

  据说南唐中主李璟对自己的这两句词也颇为自负。有一次,李璟和大臣冯延巳开玩笑说:“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出自冯延巳的一首词《谒金门》,生动隽永,传诵一时。
 
 
    这李璟是调侃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什么事呢?冯延巳知道李璟很欣赏他这句词,便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意思是比不上中主李璟的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听后颇为得意。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那是一种宁静而蕴藉的古典雨境,可谓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雨,实在是有一种神奇的点化力量;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点染成一种意境,镌刻成一种记忆。
(文/孟斜阳)
 
 
  
李璟简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人,南唐烈祖的长子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景。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葬顺陵(今南京市江宁区)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浣溪纱》李璟
 【注释】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
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
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评解】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
 
      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不仅十分贴切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荆公尝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冯延已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唐中宗《出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结尾“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李璟与李煜  
    公元十世纪初——曾经辉煌灿烂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末年,统一政权分裂,国土割据,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直到十世纪中叶之后,宋王朝才逐渐统一了中原大地,重新形成统一政权。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唐诗已经走完了它灿烂辉煌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已逝去,词在这个世纪得到了发展。而高踞于十世纪中国文学巅峰之上的,是以词著称的李璟、李煜父子。
 
  《词史》曰:“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璟(南唐中主)的词流传到现在的仅有四首,但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李煜(南唐后主)则在继承乃父诗风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