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

 璇琮坑 2016-12-04

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2016-12-04 11:44:01)

旋子彩画是明清三大彩画体系之一,也是使用最广、变化最多的彩画类型。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断代标准皆是依据专家所传授的经验,根据经验断代难免会加入个人的主观想法,造成与实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另外,当今彩画界对明代旋子彩画的认识多局限于从永乐至嘉靖时期,而之后百年间的演变却鲜有人提及。本文运用形制类型学研究方法,从明清皇家旋子彩画做法上,提炼出有助于分期研究的三组共12个形制类型。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整理了47处旋子彩画的实例。通过形制演变关系,勾勒出旋子彩画在五百余年间所经历的演变历程。

 

旋子彩画是明清皇家彩画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最大的特点是在小找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也称为“蜈蚣圈”、“学子”、 “圈活”。边精一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一书中认为“学子”即是“茓子”。茓子是人们用高粱秆、芦苇等材料编制的粗席子,一圈一圈往上绕,围起来囤粮食、蔬菜和杂物等。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旋子彩画画面分为三段式,即找头—方心—找头。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中间为方心,两端为找头。由柱子开始向内依次为副箍头、箍头、盒子、皮条线、小找头、岔口线、楞线、方心。两端头靠近柱子的部位为副箍头,是由单条竖线与柱子间构成的垂直向条状带子,外侧比(整)箍头少一条竖线。箍头在副箍头以内,是由两条竖线间夹成的垂直向的条状带子。旋眼是小找头旋花之圆心,即旋花花心。本文取明清常见的五种旋眼形制及其衍生形制为研究对象,个别宗教建筑上所绘的极特殊、孤例形制的旋眼暂不纳入讨论范围,如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慈航普度殿。彩画中段的狭长图形称为方心,方心头指方心两端端头部位。

 

从明代初期到民国的几百年间,旋子彩画无论是纹饰形制,还是工艺做法始终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每一种纹饰上都有体现,如彩画找头与方心比例的变化、大线、盒子、旋眼、旋瓣及黑老、龙纹、凤纹、夔龙纹、花卉等。它们各自演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代共存特性,为了避免冗余,使形制排比呈简化明朗的效果,本文从旋子彩画实例中提炼出三组能涵盖有关变化特点的核心形制:箍头、旋眼和方心头


箍头


1、箍头做法可见两种基本形制,如下:

A1  副箍头起始不用整箍头

A2  副箍头加(整)箍头起始,以下略称整箍头起始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旋眼

 

旋子彩画的旋眼做法可见五种基本形制:写实花卉状(B1)、如意头状(B2)、花瓣状(B3)、凤翅瓣状(B4)、蝉状(B5)。

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写实花卉状旋眼的画题常见有石榴花头、花卉剖切面和花卉俯视效果。

如意头状旋眼核心纹饰为如意云头,可与莲座、凤翅瓣等组合运用。

花瓣状旋眼似一朵横向生长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压,逐层递减,一般设一至三层花瓣。

凤翅瓣旋眼因其部分纹饰与明清所绘凤凰羽翅相近,故得此名。凤翅可作为主体纹饰与莲花底座、半圆形底座组合运用,也可作为附属纹饰嵌于石榴花头两侧。

蝉状旋眼顾名思义,造型似金蝉。常见的做法是底端为圆形或椭圆形底座,似蝉头。自底座起,正向对称出两个凤翅,犹如蝉翼,与凤翅瓣状旋眼背向对称出两个凤翅的做法相反。蝉状旋眼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凤翅的角度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形制相近度较高。

方心头

 

旋子彩画的方心头做法可见四种基本形制:一波三折(或两折)(C1)、宝剑头状(C2)、花瓣状(C3)、海棠盒状(C4)。一波三折(或两折)由两段或三段内凹的弧线连接而成。宝剑头状的方心头尖端呈锐角,似古代宝剑的端头,故得此名。花瓣状方心头似莲花瓣,又可分为两种亚型(C3.1、C3.2)。海棠盒状方心头为三段圆弧构成。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标尺旋子彩画形制排比


建筑彩画标尺的确定因实例缺少而难于木结构标尺的选取,在选取标尺彩画时尽量兼顾两点要素:皇家特征、年代确切。本文所谓的皇家特征主要指皇家直接出资或派人兴修的宫殿、园囿、陵寝、敕建坛庙、王府等建筑。实例的选取,以带有旋涡状旋瓣纹饰的旋子彩画为主线,其他早期的如意头彩画与其有时代共性,且常与前者相伴而用,暂不冗余列举。彩画遗迹年代的确切性对研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铜刻、石刻彩画以及有明确题记的彩画确切性较高。另外,建筑本体在没有发生火灾或落架大修的情况下,硬天花以上的脊檩枋彩画为其始建时遗迹的可能性较高。相对于同类型的皇家建筑,大部分地方的寺庙壁画、书画及墓室壁画中所绘的建筑彩画具有地方手法和时代滞后性,一般不列入此研究之列。如河北蔚县释迦寺、山西省多福寺壁画、崇善寺成化时期壁画摹本,甘肃省永登县嘉靖时期雷坛,嘉靖时期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以及四川省明蜀王陵等。

豚豚依据建筑的历史沿革清晰度和彩画的保存状况,从皇家建筑如皇宫、陵寝、敕建坛庙等中选取了47处典型的旋子彩画,在表格中列出箍头、旋眼、方心头做法的形制类型,根据这些类型作为排比分期的重要依据。因目前没有发现业内公认的明洪武、建文时期的彩画遗迹,故选取的实例从永乐朝开始。

 

......因稿件保护,很抱歉此处省略5000字形制表格的论证过程,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忘多见谅......

 

根据标尺彩画形制表,我们已经可以制成彩画形制时间分布图。由于标尺实例在时间上并不均匀,所以将各类形制的起止时间点连接成线,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标尺实例现存状况对分期造成的影响。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形制分期时间分布图的利用


(一)彩画断代

 

通过形制分期图,我们可以将任意未知年代的皇家旋子彩画进行初步的分期断代,找到其所处的形制时代范围。首先确认旋子彩画的形制三要素,即箍头、旋眼、方心头,并找出其对应的形制细化型号。通过形制分期图确定三要素共存的时代区间。如某旋子彩画端头为箍头A2,旋眼为花瓣状B3,再方心头为花瓣状C3.2。那么三要素A2+B3+C3.2的共存区间为图所示,即可初步断定彩画年代为图示方框内的年代。下一步再结合历史档案进行确认,如刚好此建筑在雍正二年进行过彩画或建筑修缮,即可断定其为雍正二年的原迹。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二)彩画设计


通过形制分期图,我们可以对任意已知年代的皇家旋子彩画进行初步的设计,确定其箍头、旋眼、方心头可能得形式。如下图,若设计1533年的彩画,沿竖线可选择箍头A1+旋眼B3+宝剑头状C2的框架形制。若设计1750年的彩画,沿竖线可选择A2+B3(或B5)+C3.2的框架形制。曹振伟|明清皇家旋子彩画断代(零基础)


结语


明清旋子彩画的分期断代一直是行业内外所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断代标准皆是依据专家所传授的经验。以经验断代的方法,常会出现诸如“明早期”、“明末清初”、“清早期”、“清中期”之类模糊概念,面临很多待解的问题,诸如明末清初是哪个阶段、这些阶段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质的证据。

本研究还有以下几点需完善之处:

第一,实例限制。为保证彩画演变研究的连续性,本文所取绝大多数实例间隔为10-20年。明代早期景泰、天顺、成化时期(约50年)的皇家旋子彩画的实例凤毛麟角,还需进一步发掘,从而最终确定石榴花头状旋眼消失的下限。

第二,关于彩画的延续性。依据形制仅能判断时代的区间范围,并不能准确断定朝代。因此,对于旋子彩画的断代不能仅局限于对形制的判断,还需要结合档案研究或化学及物理分析,相互印证。

第三,关于形制变更产生的原因。旋子彩画各种形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这也为彩画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每种形制的出现与消失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关于后期的扰动。清代档案记述的彩画修缮方法主要有重绘和见色过色两种。见色过色是在原有已经褪色的彩画的基础上,重新绘制颜料及纹饰,是对表面色彩进行再处理的一种修复方法。此种方法多适用于地仗比较完好无需砍掉重做,或者彩画工期要求非常短的情况,是节省开支的常用方法。旋子彩画的颜料经日照、雨淋等影响,容易褪色,而旋眼、龙纹等处的金箔不易产生变化。在清代进行见色过色操作时,常会将旋眼、大线等贴金部位不做处理,将周围的彩画重新绘制,因此就出现形制为早期,而彩画颜料为晚期的复杂情况。遇到此类情况,需对各个部位分开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