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际迷航》式量子传输试验成功 专家:城市间可用

 白云73 2016-12-04

《星际迷航》式量子传输试验成功 专家:城市间可用

2016-09-21 10:57: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量子态隐形传输并非指借助空间进行的物体瞬间传输,而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粒子“形态”的传输。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西媒称,电影《星际迷航》中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也称量子隐形传态)似乎遥不可及,但这项任何人都认为脱胎于科幻电影的技术如今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9月19日报道,有关的最新两项试验成果本周刊登在英国《自然·光子学》月刊上。两个独立的科学家团队在中国合肥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分别完成了通过数千米光纤网络的光线量子态隐形传输试验。这两项试验表明,通过城市网络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为未来量子技术成为更加安全的互联网传输技术铺平了道路。

报道称,量子态隐形传输并非指借助空间进行的物体瞬间传输,而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粒子“形态”的传输。

通过光纤网络进行的传输具有提升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和强度的巨大潜力。但是,为了实现远距离传输需要独立的光源,这就提出了一个技术挑战:从一个光源发出的光束在通过处在变化环境中的数千米光纤网络进行“旅行”后,必须做到与另一个光源发出的光束没有区别。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两个科研团队分别为量子隐形传态试验设计了数个反馈和同步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张强、潘建伟及其同事在合肥进行了实地试验,他们利用电信波长(即在现有电信网络下的波长)的光束,将信号光线在光纤网络中的强度损失速度降到最低。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沃尔夫冈·蒂特尔和同事则在卡尔加里展开类似试验,但他们同时使用了电信波长和795纳米波长的光束,这使他们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试验的速度比中国团队的试验速度更快,但可信度也随之降低。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艾梅·克顿实验室的弗雷德里克·格罗尚指出,这两项试验清楚地表明,城市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毫无疑问,未来许多有意思的量子信息试验都将建立在这两项试验的基础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两年后他们又完成了97公里的试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