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评|牢固挺立“禁酒令”这一高压线

 源源不断 2016-12-04

来源:求是网  

作者:郝亮 



近期,各地加大对公职人员各类违规饮酒现象的监督查处力度,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仍然通过种种方式搞变通违规喝酒。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不欢”,似乎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习惯。但是,人们在享受酒带来的快乐的同时,酒也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害,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酒后误事”、“以酒代言”等见怪不怪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加强对公职人员饮酒现象的监督管理,本是为了约束官员行为、规范官场秩序、维护政府形象,但如果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继续有存在的空间,依旧以搞变通的方式违规饮酒,则明显是有令不禁、目无法纪。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指出,禁止以接待之名公款吃喝,严厉打击超标准接待、公款大吃大喝等违规行为。近期各地政府又加大对公职人员违规饮酒现象的打击,可谓“禁酒令”和升级版。从公众的反映来看,大多数干部能够严格遵守中央的“禁酒令”,但仍有少数干部对规定充耳不闻,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当地政府的“禁酒令”对公职人员的约束不够严格,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不够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已成为习惯,因此,牢固挺立“禁酒令”这一高压线,还需要严格落实、严肃惩处。


中央提倡公务接待提倡节俭化,一是不给当地政府增加负担,二是树立官员文明务实节俭的良好形象,三是吃住“接地气”,容易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初衷。但是在官场这个圈子里,人们依然奉行“酒桌上好办事”“无酒不成席”,这是与中央“禁酒令”产生矛盾最直接的原因,“禁酒令”的升级,就是要打破以往的“惯性”,驱除多年形成的诟病,还原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少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官场奉行的有酒好办事非一蹴而就,因此要革除“酒桌上好办事”的陋习,必须长此以往、久久为功,“禁酒令”要常常发,处理违规人员要常态化,并且要一次比一次严,一次比一次重,特别是那些善于搞变通、隐蔽性强的人,要加重惩罚,让官场的“酒文化”回归正常,彻底除去官场无酒不欢的恶习。


“政施则灵,不施则废。”再严格的“禁酒令”,如果不施行也只是一张白纸。只有把相关规定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发挥“发挥禁酒令”的作用。让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为官原则,不触碰“禁酒令”的高压线,彻底戒掉“官场酒瘾”。


(作者单位:河北省景县县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