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帽子

 汐钰文艺范 2016-12-04

  我发现而今戴帽子的人很少,除非有暗疾或喜欢扮酷的人。帽子似乎已经失去了古代赋予的多重含义。在古代,“衣冠”是连在一起说的,帽子被称为“头衣”,和衣服一样是重要的服饰。而且,帽子还是地位身份的象征。男子到了20岁,称为“弱冠”之年,就要开始戴上帽子,行冠礼,这是成人的标志。当然,这个“冠”和整体覆盖头部的帽子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士冠,庶人巾”,反正头发绾结起来得有东西罩住或束住,不会空空如也。

  我翻看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发现古代留下来的几乎所有图片,人们都戴帽子。冠、冕、巾、帻等种类太多,帝王、大夫、书生、百姓等级分明,不可僭越。古代留下许多成语,都跟帽子有关,诸如衣冠楚楚、沐猴而冠、冠冕堂皇、弹冠相庆、衣冠禽兽……同样,在西方,帽子也是重要服饰,跟礼仪关系密切。电影中绅士的脱帽致礼给人印象极深,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尽显绅士风度和良好教养。所以,帽子还叫礼帽,戴礼帽的人就礼貌?呵呵。

  帽子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长期的浸淫便形成了具有多重意义的帽子文化。譬如,“乌纱帽”象征权力和官位,“戴高帽”暗喻阿谀逢迎,“扣帽子”借指罗织构陷,“绿帽子”讽喻红杏出墙,等等。魏阙官场、江湖民间均有帽子的存在。《笑林新雅》有个故事:一个官员外出做官,拜别恩师。恩师嘱其要处处小心谨慎。官员说,没事,我准备了100顶高帽,随时派送。恩师怒曰,我们要做正直忠贞之士,岂能如此。官员说,人心叵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人呢。恩师颔首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官员出门后感叹道,唉,100顶高帽眼下只剩99顶了。

  这里,虚拟的高帽,你享用无妨,但真实的高帽戴在头上可大大不妙。在腥风血雨的年代,多少人头顶高帽,如压上一座山,头颅垂下,腰杆弯下,更有甚者因承受不了高帽的重量而献出头颅。魏晋名士喜欢“峨冠博带”,“峨冠”即高帽,后人玩儿了个黑色幽默,让戴高帽者出尽风头,吃尽苦头。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代人不怎么戴帽子了,倒也省事,不过,帽子文化并未消失,隐形的帽子依然存在,如何“正”之,仍需要费心思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