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涛:银发族也成普惠金融弄潮儿

 漫步之心情 2016-12-05

日前,财新峰会“普惠金融”论坛聚焦“改革执行力”,探讨了“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数字普惠金融将为个人生活带来哪些便捷和变革;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等话题。

蚂蚁金服战略部资深总监孙涛表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可以弥平横亘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面前的发展鸿沟。

金融服务的地区差距越缩越小

他指出,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边远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此缩小了城市间发展差距。在部分指标上,中西部地区甚至比东部地区有更好表现,展现出“弯道超车”的可能。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通过数字普惠技术,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

2011年最高的上海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是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4.9倍,而这一差异,到2013年缩小到1.9倍,低于传统金融,到2015年,这一数字更是缩小到1.5倍。

孙涛指出,相对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形成更强的地区覆盖度,使得落后地区也可以享受到相对更多的金融服务。

银发族也成普惠金融弄潮儿

同样,当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不再是难事,当网上冲浪变得稀松平常,对于老年人来说,逛淘宝,用手机转账,点点手指完成各种缴费。在享受更便捷、更人性的金融服务同时,一个新世界也在向他们打开。

在数字化时代的一路狂奔中,老年人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群体。相反,60岁以上的用户群体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受益者之一。

孙涛认为,“2013年,蚂蚁金服推出了余额宝,那一年,61岁以上的老年用户的增长创下历史记录,同比增长高达300%,而且大多来源与三四线城市。”

对老年人群来说,普惠金融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点滴。但相比年轻人,他们使用习惯又有何差异?

孙涛表示:“我们发现大部分用户是先有支付宝账户,有过网络消费经历才开通余额宝,场景的使用路径是从支付到理财。而老年用户的首次活跃场景是发生在余额宝,开通余额宝后,他们才开始在真正触网。体验网购、购买退货运费险等等,余额宝成为他们的新金融体验之旅首站。”

今天,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在中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这一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让所有的人在需要时都能够获得平等、优质、可负担的金融服务,这是蚂蚁金服的目标,孙涛总结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