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世界》成真?从烹小鲜开始,机器人终将征服世界「硬报纸」

 洪明轩 2016-12-05
10岁那年,我问了这辈子第一个有硬度的问题:
有朝一日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
统治世界吗?
许多年过去,世界变了。
Siri可以调戏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了,李世石被阿法狗咬残了,同学合体造的小智能生物都会打酱油了……
——可惜,还是没有人知道答案。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好莱坞编剧们一有机会便脑洞大开。
比如,《妇联2》中的反派大Boss“奥创”,原本是个连身体都没有的人工智能,靠着自学成才升级打装备,终于从一个屌丝机器人,逆袭成碾压钢铁侠的极品男神
曾经是一堆DIY的破烂
现如今我升满级了
哇哈哈哈哈
除了武力征服,还有更狠的一招:糖衣炮弹
《真实的人类》的设定是,机器人的价格已经降到比买还便宜,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家用机器人为人民服务。
可以当个不怕怪大叔的快递小妹
还可以开通18禁功能来个大保健
结果……
被自家的机器人戴绿帽子的感觉,想想都觉得震(nue)撼(xin)吧?
然而在诺兰兄弟看来,这货根本不配叫机器“人”,充其量是一台穿着充气娃娃皮套的机器。
咱诺兰家的《西部世界》,才能造出在生理和心理上,和人类完全相同的类人机器人。
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
都通过3D打印分毫不差地复制
你身上该有的东西
机器人身上一样都不会少
没错,包括那话儿
最后灌进人造血液,
裹一层人造皮肤,
就可以出厂供土豪游客烧杀淫掠了。
他们和我们一样真实。
也许唯一的区别是:
You were made, we were born.
奇怪的是,在越来越多宣扬“机器人崛起取代人类”影视大片的集体轰炸下,观众非但没被吓尿,反而口味越来越重;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取缔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还把它视为工业升级的标志性创新产业重点扶持。
Why???
看了那么多剧,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机器人崛起的真实后果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没有人相信,那些特效Duang Duang的机器人会变成现实。剧里那些黑科技,貌似实在太遥远了。
《西部世界》用3D打印人体全身所有组织,现实中我们只能打出一只耳朵,颜值低到没人愿意把它安脑袋上,只能去欺负无辜的小白鼠。
1991年的老电影《终结者2》,当年人气最高的不是肌肉猛男施瓦辛格,而是这个打不死的液态金属机器人,轰成渣都可以液化重组!
还能随时变身各种style的长腿欧巴:
而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做到:通过外加电场,控制两颗金属液滴合成一个大球。
1980年代,人工智能学家杰克·施瓦茨对于当时技术发展的一句经典评论,搬到20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这些成就,
需要几百个诺贝尔奖作为垫脚石。
考虑到诺奖每年只发一次,所以,几百年后机器人崛起的事情,何苦现在就操心呢?
对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岛归中国还是日本”之类的问题,最智慧的办法是搁置争议让后人解决,因为后代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
正是那些超越现实科技水平500年的特效,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集体幻觉:
真到那一步还早着呢
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取代人类其实并不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根本没有必要动用500年后的黑科技,现在机器人就能抢你饭碗
讲真,要取代人类,机器人只需取代人的三大功能
说实在的,除了这三大关键部位,人类也没有什么引以为豪的器官了吧?要说像视力和嗅觉,根本不用劳机器人大驾,喵星人和汪星人就能把你取代了。
神经网络组成的AI大脑
用来感知、学习和决策
围棋选手到上市公司CEO,任何人做的任何事无非是学习和决策(通常更少),根本不存在理论上无法被机器取代的职业。
直立行走的机械双腿
用来在物理世界中自由行动
一个没有四肢、动弹不得的人工智能有什么可怕的?拔掉电源看你丫还能咋地?
还需要一双
不,不是三根只会转阀门、拧螺丝的手指
而是能夹筷子、能弹钢琴还能穿针引线,人手能做它就能做的——仿真机械手
人工智能和机器腿早都被谷歌干了,你也许没想到,三大件中最搞不定的,反而是机械手。
这双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早在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人体解剖,热衷此道的主要是科学家、艺术家,其中最有名的(你们唯一知道的)牛人,莫过于集二者之大成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
阅人无数的达芬奇,被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人体器官深深震撼。
双手只占体重的百分之一,但是人体206块骨头,有1/4在手里面。
灵活的关节和肌腱,使得每只手可以轻松做出5000种以上的手势
更别提手的皮肤表面还有17,000个触摸传感器,实时感应压力和温度。
手,是人体机械结构
最复杂的器官
为了做出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机械手,20个技术宅默默无闻地干了30年。他们用30年心血造出的机械手,装在NASA太空机器人身上,装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实验室里,这样的公司要是在中国包装一下早就上市了。
然而直到今天,百度上还是几乎搜不到他们的名字。
这双机械手的尺寸比例,和真人完全一致,指尖甚至还有指甲盖。
共有24个独立活动的关节,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人手相同。
每只手装有129个传感器,可以模拟指尖的触觉和温度传感。
这是迄今为止
世界上仿真度最高的机械手
因为机械结构和人手完全相同,所以,人手不能做的动作姿势,机械手也同样不能做。
反过来,凡是人手能做的,机械手一定做得到。
蓝翔技能什么的都是小case:
再也不用担心奶奶的老花眼啦:
这么专业的转牌姿势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传说中的赌神?
Shadow最惊艳的地方,还不是那双不输人类的机械手。上面的所有动作,都是机器人自动识别物体做出的,不需要人类编程控制!
先用Kinect机器视觉算法,识别出物体的形状
比如图中间的一只连接器(蓝白相间)
被Kinect识别为上面圆柱+底部方块的形状构成
要让机器人把连接器扔进篮子里,程序猿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在后台选中连接器和篮子,然后Let it go
最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尽管有这么牛逼的技术,但是Shadow公司技术宅的商业智商简直趋近于零
30年来,Shadow始终低调地藏在幕后,安心做一个机械手供应商。
他们难道从来没有想过,在不久的未来,这双手会像"爱疯"一样普及,从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最终取代全人类的工作?
这就给了家用机器人创业公司Moley,一个巨大的可趁之机。
当做饭的蒂姆第一次遇见做机的马克时,其实他一开始是拒绝的。
蒂姆·安德森是2011 年 BBC 《厨艺大师》(MASTER CHEF)节目冠军,当年26岁的他,是这个节目史上最年轻的的厨神
所以他对马克的邀请一笑了之:
让我教机器人做菜?
Come on,人类小伙伴都不一定学得会,何况是无脑的机器?
架不住马克的威逼利诱+死缠烂打,于是,蒂姆决定让他知难而退。
“我选择做蟹肉浓汤,是因为即使对于人类厨师来说,想要做好这道菜也是一个挑战,更不用说一台机器了。”
蒂姆唯一需要做的
是戴上感应手套做一次菜
以便记录他双手的 3D 运动轨迹
说是机器人,其实Moley就是一根滑轨上挂着的两只机械臂
借助Shadow的黑科技,机械手能精确复制厨神导师的每一个动作,还会自主识别锅碗瓢盆。把炊具和食材放在Moley触手可及的固定位置,它就能麻溜地上手。
上菜啦
就算明知500年后人类会被机器灭掉,看着这等美食,也会毫无斗志地流口水吧?
尝过机器人徒弟的作品之后,身为导师的蒂姆震惊了:
“这个机器人学的是我的菜谱,几乎就是按照人类做菜的模式在行动。它做菜的过程行云流水,就好像是一个真的大厨一样。
在任何方面它都不像一个机器人,虽然它确实是一台机器。”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边念叨着这样的话,一边把祖师爷卖给机器人公司
从厨神身上偷师学艺之后,Moley日夜不停地重复练习了700万次,以至于全公司上下一听到“蟹肉汤”三个字就犯恶心。
现在,Moley已经学会了100多道菜,做菜时不会有任何失误。
2017年,消费者版本的机器人厨房即将全面开售,价格只有1万多美刀。
嫌贵?在北上广,请个做饭的阿姨一个月都要小1万RMB了吧?
你买不起没关系,我去买一个机器人,天天做给你们吃!
广告词我都想好了:
每碗20元
享受米其林大厨的手艺
全天24小时下单
10分钟立等可取
还可以包邮哦亲!
路边黑暗料理丸,夫妻小餐馆药丸,饿了么外卖药丸,就连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爷爷(大误)马云爸爸,都惊恐地瞪大了双眼:
从征服你的胃起家
机器人征服世界的征途开始了
别以为Moley机器人只是关在厨房里的两只手而已。创始人马克说了,之所以没给安上头身腿,其实是为了防止某些被害妄想症客户吃饱了YY:
“被手持菜刀的机器人追得满屋子跑”
讲真,要让Moley拿着菜刀追杀你,技术上可能比让它做出一碗蟹肉汤更容易。
别以为Moley会永远局限于100多道固定的菜谱。在Moley机器人公司,自主学习用户的菜谱、甚至现学现做等功能都在研发中。
但是,又何必局限于做菜这件小事呢?
一旦机器人懂得如何“现学现做”,任何能用手完成的工作,还有哪一样不能交给机器人的?
如果连富士康都变成了机器人公司,那么制造、维修机器人的活,肯定也是机器人干了,加工成本大幅降低——这反而又加速促使企业用更多、更好、更便宜的机器人取代人类职位,机器人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我能想到的唯一一件、绝对无法被机械手Moley取代的工作,就是:
把13亿人都变成足球人口
中国男足终于有救了
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啊!
10岁那年,我问了这辈子第一个有硬度的问题: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专家们笑着摇摇头。
有人说,人脑所需的巨大计算量,靠计算机的算力是永远无法企及的。
也许基于半导体的传统芯片确实做不到,但如果用上未来黑科技——量子计算机,要模拟大脑100亿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貌似未尝不可。
有人说,机器人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有人说艺术、情感这样的“右半脑”功能还无法被模拟。其实现在,绘画机器人和情感计算都已经处于研发早期。
还有人说,就算机器人取代人类的一部分工作又如何?
福特汽车让马车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新的行业却催生了更多从未有过的新职位,比如4S店客户经理自动驾驶AI架构师。所谓机器人,无非是下一次工业革命。
这话确实在理,只是我们不知道,旧产业灭亡时诞生的新就业岗位,未必不会被持续升级的机器人以更快的速度取代
阿西莫夫“地球上一半人工作以娱乐另一半人”的未来预言,正在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变成现实。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我清晰地记得,当年我问父亲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用大人看孩子特有的目看着我,然后按捺不住地阵阵大笑
为什么你们就是不信?
我始终觉得,不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就算未来祸福难料,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努力。
总会有人拍着胸脯说:不会有事的,我们能控制住的,什么情况都有应对办法的,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在这颗寂寞的小小星球上,独孤求败的人类,其实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有一个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小伙伴。
哪怕是对手也好。
有可能机器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取代人类,有可能人类会在机器“觉醒”之前赶紧扑灭危险的火种,更有可能的是在我有生之年永远不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我有信心,无论是在未来的机器人、还是外星人面前,人类永远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因为,
无知和弱小,
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